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 送你上路,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譚死了,袁尚攥在了手裡,這當然是林墨籌備了大半年終於換來的最好結果了。

可是,想真正的掌控北國,要走的路還很遠。

甚至可以說,這不過是邁出了第一步而已。

遠了不說,眼前要收攏這十幾萬的兵馬就不簡單,畢竟大多都是袁譚的人,仰仗一個袁尚很難完全的凝聚住軍心。

所幸有三大謀士在,他們一起發力,再配合袁尚,就算會鬧起小範圍的兵變,也不至於亂的太離譜。

所以,首先就是要安撫好袁尚,讓他明白當傀儡其實也是可以很舒服的。

林墨大將軍前、大將軍後的捧著,要啥給啥,說啥是啥,給足了袁尚面子。

當然啦,也要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休息好了咱就去中軍大寨裡,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呂叔父你不能走啊,北國需要你,我袁尚需要你,伱就留下來幫我穩住大局吧。

這樣才合乎禮法嘛。

至於趙睿的兵馬,總是要去面對的,有時候一部分人的死亡,是為了可以讓更多的人活著。

袁尚嘛,只是膽子小,但人是不笨的,他當然明白自己現在是什麼處境,只能無奈的接受命運的擺佈。

說到底,人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公子,咱有必要對他這般奴顏婢膝嘛,不過一喪家之犬罷了。”徐盛有些看不下去了,覺得林墨的姿態擺的太低了些。

“這你就不懂了,離了他,我們確實坐不穩這北國的。”林墨笑的很無奈。

呂布在徐州站穩腳跟,陳家和魯家居功至偉;收下淮南三郡而不亂,劉曄是首功。

但他們這些人一旦離開了自己的地盤,啥也不是袁家不同,可以說在整個大漢十三州里,只要你是袁家人,都有這個能耐穩住局面。

這可不僅僅是因為袁家四世三公這麼簡單,換一個人,今天站在這裡的不是袁尚,而是楊修,或者說不是袁家人而是同樣擁有五世三公底蘊的楊家人來,也根本辦不成這樣的事情。

因為除了四世三公之外,袁家人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天下士族之首,這重身份不是靠朝廷給的,而是袁家人自己闖出來的。

最典型的事情有兩例,第一,黨錮之禍,天下士子蒙羞,受害者不計其數,解除黨錮這件事不能說是袁家人的壯舉,但不可否認他們居功至偉,在這件事上出了大力氣,自然是賺足了天下士子之心。

第二就是扶持少帝登基這件事,袁隗是作為天下文臣之首去促成的,在名望上已經讓天下士人達成共識,袁家就是禮法正義的代表。

正是因為這樣的底蘊在,袁紹才可以在北國呼風喚雨,任憑下面世家因為利益而產生衝突,卻能很好的起到一個緩衝和化解的作用。

歷史上的曹操,如果不是因為得到了袁紹的扶持,他甚至都沒法在中原站穩腳跟。

事實上,在諸雄爭霸降臨後,除了偏安一隅的諸侯外中原一帶都是袁家人的勢力範圍,許多的戰爭,也都是因為袁家人而掀起的。

譬如二袁爭天下之時形成的南北聯盟,分別是以袁紹為首的曹操、劉表集團,還有以袁術為首的公孫瓚、陶謙集團。

就連曾經最驍勇的江東猛虎,也只能是聽命於袁術麾下。

這就是袁家人真正的實力。

如今這般,袁家人的影響力與如日中天時比,自然顯得有些式微了,可正如劉協這般,頭上頂著大漢天子之名,依舊是可以號召天下的。

這也是林墨費盡心機也要挾持袁家兄弟中一人的原因,可以說,沒有袁家兄弟在,就算拿下了北國,也根本坐不穩這片江山的。

現在的袁尚對於林墨而言,意義絲毫不輸劉協於曹操。

徐盛聽的一頭霧水,直是嘿嘿傻笑,“公子英明,公子英明。”

林墨也沒打算要讓他一介武夫懂這一層政治,無非是希望他也能從心裡頭明白袁尚的重要性罷了。

現在,該準備前往大寨裡平定袁譚部下的事情了,如果讓袁尚突然出現,估計雙方很可能會直接就動手,所以,需要一個有分量的人作為先行。

這個人當然就是郭圖了。

他在袁譚軍中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先讓他傳達袁譚的死訊,也好讓趙睿他們有個心理準備。

林墨在軍帳裡跟郭圖商議著其中的細則和注意事項,包括有多少人是袁譚的死忠,怎麼讓辛家兄弟也一併出力之類的。

這個過程,郭圖是很享受的,因為他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