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 我要走最難的那條路
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 我要走最難的那條路,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何?”
“孫策登陸之後長驅數百里奔赴舒城,一旦皖口被攻佔,他將退無可退,這條唯一的生路豈會沒有精兵猛將把守?”
魯肅看著郝昭,緩緩解釋道:“而甘寧手上雖有兩萬水師,訓練也有些年月了,但他們缺了實戰的經驗,怕不是江東水師的對手。
再者,廣陵去救援,那就是逆水而上,本就處於被動,我若不能擊退關羽,解廬江之危,那折的就不是淮南三郡,甘寧也會大敗而歸的。”
情況,竟然在轉瞬之間就變成了這麼惡劣嗎文丑有些想不明白,明明昨天都還好好的。
或許,這就是戰場吧。
在這裡,他學會了很多的東西,跟著張遼打夏侯惇的那段時間,對他的助益很大。
可要說張遼給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卻不是成天宣之於口的虛實奇正,而是臨危不亂。
當年他們仨身陷重圍,都能安然無恙的回到安豐,今日之險固然不下當日,可文丑卻沒有慌亂,反而有一種從張遼手中接過呂軍大旗的責任感,肩頭,沉甸甸的。
他緩緩站起身來,對著魯肅作揖,“請先生用兵!”
安豐城裡收到了廬江的急報求援,關羽的大寨也有斥候疾馳而來,拿著的同樣是廬江的戰報。
戰馬雖然很緊缺,但這方面的斥候不能省的,畢竟這一次他的目的就是幫著孫策拖住安豐城裡的守軍,所以,孫策打到哪裡,打成什麼樣,他不會比魯肅少關心。
當然,心態還是不一樣的。
關羽看完信後面無表情,三天攻陷城防堅實的皖縣,這怎麼說也是一項壯舉,可關羽似乎瞧不上,只是不冷不熱的說了一句,“但願別讓我等太久。”
“將軍,想必安豐城裡的守軍也已經收到了廬江的求援信,末將多派點斥候去盯著,且看他出城兵馬有多少。”法令紋深刻的魏延不苟言笑的抱拳。
關羽點了點頭,“我與你同去,順帶也點些兵馬。”
聞言,魏延有些不解的看著關羽,“將軍要用兵嗎?”
“放心,他就是派兵救援,也會在安豐留下一兩萬的守軍,加之安豐城這些年被張遼一直鞏固城防,強攻的傷亡太大,我不會如此莽撞。”
“那將軍是?”
關羽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上揚,“我們只是答應孫策幫他拖著安豐城的守軍,可沒答應他不對安豐郡裡的其他縣城下手。
此番我們遠道而來,將士們勞師以遠,還不知道搭進去多少糧草,從周邊幾個縣城裡轉運一些,不算過分吧。”
這不能怪關羽貪小便宜了,一個縣城就算小一點,府庫裡的存銀和糧草都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尤其對於只有三郡之地的劉備而言,這些補給家大業大的呂布和曹操可能看不上,但他不能看不上。
“將軍要掠地嗎,可是”
魏延嘴角抽了抽,輕聲勸道:“軍師說過,我們此番只需要守在當道口上等江東兵馬一到立刻就沿原路退回荊州。”
“怎麼,你就只聽諸葛亮的?”
關羽褪去笑意,冷冷的瞥了他一眼,“莫非我不能權宜行事?”
在荊州的時候諸葛亮對自己指手畫腳就算了,出了荊州,你魏延還打著他的名號對我指手畫腳?
關某表示不服。
“末將不敢!”
在這個階段的魏延還是很本分的,只是據實回應,“只恐一旦出寨會有被伏擊的風險,這幾天末將在周遭都走了走,安豐這裡水系繁多,山窪、林地密集,太適合埋伏了。
將軍素來知兵,當權衡輕重。”
關羽是傲,但還是聽的進忠言的,他轉身看著身後的羊皮圖紙,認真的沉思了起來。
過了一會便指著大寨往東五十里外的一座縣城,凝神道:“津縣,這裡守軍不過千餘人,只需圍而不攻,安豐城裡不來救援必會開城投降。
而且,這條路過去,只有兩處山坳可設伏,我們派多點斥候,把路況摸清楚了再進軍,這樣速度雖然慢一些,但絕是出不了問題的。”
儘管內心還是覺得應該遵照軍令行事的,可關羽都這麼說了,魏延當然就不敢再反駁。
他只是一個副將而已,沒理由不聽主將的話。
很快,斥候就有了回報,安豐城裡確實派出了一股綿延大軍,一眼都看不到盡頭,少說有兩萬人,中軍處是打著‘顏’字大纛。
這跟關羽猜測的差不多,顏良去救援,文丑留守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