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林墨教你放風箏,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番思慮下來,袁譚還是決定按照既定方案前移大寨。

“公子如果一定要將大寨前移,那就必須先佔據了齊山,否則一旦讓呂軍佔據,這樣的地形會宛若一個布袋將我軍包裹,極其不利啊!”

“這一點可依先生所言。”

袁譚點了點頭後,堅定道:“待大寨前移後,我再撥五萬人到齊山上佔領高地。”

“公子,還是先佔領齊山,再做挪營吧。”田豐語重心長的勸道,他並不清楚袁譚心裡想的算的其實一點不比他少,只不過彼此偏重不同罷了。

田豐看來,大軍前移很簡單,士氣如虹的條件下這是一種示威的行為。

可你再想後退就沒這麼容易了,對士氣的打壓是一方面,撤退途中被追擊又是一方面。

袁譚搖了搖頭,這一次,他是正面拒絕,“眼下時機必須先推進大寨以寒其軍心,順序不能亂了。”

只要大寨立下,呂布還能衝出來不成,他的兵力可只有區區六萬眾人。

田豐幾度想勸都被文丑、韓莒等人擋了下來,以至於險些跟文丑正面衝突了,還是袁譚立刻從中斡旋。

田豐這人是哪都好,就是太剛了,有時候看起來像強迫症,若非如此,他也不至於被袁紹丟到青州戰線來,屬於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

文丑對田豐其實也沒有惡意,他只是想快點選破呂營,與袁紹形成兩線夾擊的態勢解救顏良而已。

所以,家業大了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很多時候不見得都能分出對錯來,只不過彼此立場不同罷了。

要說忠心,文丑對於袁家的忠心絕不會差過田豐的。

停下爭吵後,他們幾人在中軍帳裡吃著寡淡的慶功宴,不讓喝酒是袁譚定下的規矩,眼下有一些優勢,還不至於能興奮到伶仃大醉,他要讓這些武將時刻保持著作戰狀態。

他們在中軍帳大口吃肉的時候,張揚在營寨內西北方擺了一些肉類果品,燒著祭奠的念竹,眼中含淚。

魏續和侯成與張揚都算是老交情了,當初在洛陽時候大家還是一起上過戰場的,如今暴屍山野還是他張揚去向袁譚開口求情准許他帶到山林下安葬。

一開始時候,張揚心痛如絞卻若無其事,似乎深怕暴露了此行目的,這就是武人心思了,想的多,偏偏還是錯誤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最後還是徐庶出面指點,讓他主動去找袁譚,咱是來投奔的,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做,刻意的掩飾只會暴露更多問題,張揚一聽好像是這個道理呀,難怪非讓我等你到了才出發北國,原來跟那未曾蒙面的賢婿一樣,用腦子的。

“喝吧兄弟,這是你們最喜歡的秋釀。”張揚握著酒壺傾斜,送他們最後一程。

河內一別,再無歸期,張揚有些感傷,先是郝萌,再是魏續和侯成,有些人,只活在了當年匆匆離別的楊柳樹下了。

一夜無話,呂軍並未來劫營,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這樣也挺好的,吃了這麼大的虧還是隻能龜縮,看來士氣動盪的很厲害,不敢再冒險了。

天剛剛大亮,吃過早飯後,三萬五千大軍又開始呼啦啦的朝著呂營逼近了。

他們才離開沒多久,後頭又跟上一支部曲,約莫兩萬人左右,這些人是要到前方十五里地立寨的。

按著袁譚的要求,要兼顧地形的同時儘可能容納更多的軍士,便是按著呂營的規模來打造。

優勢與弊端都挺明顯的,近巨洋水,取水方便,而且處於上游不用擔心對方阻斷水流的問題;弊端就是距離齊山太近了,只有幾里地,很容易被襲擾。

呂營外的謾罵依舊是從早上開始持續到了臨近黃昏,與先前不同的是,今天大家都默契的選擇無視,昨天的慘痛教訓還歷歷在目呢。

就連呂布自己也只是在中軍帳的帥椅上坐著摩擦著方天畫戟的戟面。

“鳴金收兵。”袁譚一聲令下,鐺鐺鐺的鳴金聲響起,大軍開始回撤。

呂軍沒有出擊,這本就是意料之內的事情,但有了昨天那一幕,返程的時候反而是大家最小心翼翼的時候,一個個都覺得豎起了耳朵要聽那馬蹄聲。

“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擋我者死!”一支三四百人的騎兵突然出現在了側翼,從方向上來看顯然是從齊山那頭跑下來的。

常山趙子龍的名頭已經在蕭關殺的震天響了,所以這一聲吶喊對於北國軍確實有不小的威懾力,西面的袁軍趕忙四散開來。

袁譚對此頗為不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