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 是時候動手了
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二 是時候動手了,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了樓櫓,袁軍失了弓弩箭矢的掩護,張郃和高覽幾次帶兵強攻曹軍營寨都被夏侯淵等人擊退了。
無奈之下袁紹就想到了公孫瓚的易京高樓,於是打算照葫蘆畫瓢,準備採用地下攻勢來瓦解曹軍營寨的堅實壁壘。
可惜的是,曹操也有認真研究過公孫瓚的敗亡,提前就挖好了長塹,袁軍的地道戰又沒吃上力。
袁軍營寨內,袁紹坐在帥椅上,頭歪向一側,以手托腮,“諸位,曹軍堅守不出,可有良策破敵?”
中軍帳處,這個問題丟擲後便是一陣綿長的沉寂。
面對死守不出的敵軍,從來都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否則也不至於在幽州,窮途末路的公孫瓚身上白白耽擱了一年時間。
樓櫓、挖地道等方式都嘗試過後,一時間北國謀士集團也陷入了無計可施的地步。
過去,謀士中最為熱忱的就屬沮授和田豐了,如今田豐不在,沮授又見無人開口,便站出一步作揖道:
“主公,曹操兵力不足,故而想要死守尋找機會賺取優勢,我們不可繼續遷延,而強攻的傷亡又過大。
在下建議,派出五路大軍,每路五千人,沿黃河順流而下,在濮陽、雍丘、湮城等多地襲擾,如此曹操後方動盪,大軍必為之瓦解。
此舉亦可將我軍兵力優勢發揮,不至於在此地集結數十萬大軍而無建樹。”
沮授的這個法子不僅是合乎兵法,也算的上是為袁紹量身定製的戰術了,屬於掠地戰的一種。
唯一的弊端,曹操如果對後方這幾個小城不管不顧,拖沓的時間會長很多。
當初在幽州的時候,為了引出公孫瓚,袁紹也用過類似的辦法,不斷襲擾周遭縣城,可公孫瓚堅守易京就是不出來。
此舉當然有可能把曹操逼入絕境,但耗時之長顯然與袁紹的初衷背道而馳了,他深吸了一口氣,眸子裡閃過一抹遲疑。
便是這稍縱即逝的遲疑也沒能躲過郭圖的眼睛,狗頭軍師總是能透過袁紹細微表情的變化琢磨出他的內心世界,當即上前反駁道:
“如此拖沓,曠日之久何時可得中原。主公宜將心思集中於官渡之上,不可分心旁騖。”
袁紹從渤海太守走到今日的四州之主,要說建樹,郭圖是真沒有什麼助益,但他卻能在北國如雲的謀士群裡混的如魚得水,靠的就是為袁紹代言。
不管是沮授、田豐,還是許攸、審配等人,只知道袁紹想一統中原,卻沒人知道他內心裡更渴望的是要快,所以,一切的戰術圍繞的不是勝,而應該是快。
畢竟,沒有人會認為這場雙方實力不對等的戰鬥有失敗的可能。
郭圖的這份急智為他賺到了袁紹讚賞的目光,雖然什麼也沒說,但一切盡在不言中。
人的地位都是在這種頻頻示好中不知不覺的提升上去的,郭圖深諳此道。
“主公,依在下看來,那曹操短期內是不會出寨與我們一戰的了,既如此不若留下十八萬大軍與之周旋,遣張郃、高覽領精兵二十萬直撲許昌!”
許攸昂首挺胸中期十足的說道:“許昌乃曹操的首府,更是偽都所在,只要許昌失陷,曹軍必亂!”
這一次,袁紹確確實實的心動了,他甚至換了個坐姿看向許攸,眸子也在不停轉動。
先下許昌,斷其後勤,之後再殺回來,兩線齊攻曹營,不僅勝算極大,而且用時也短,不出意外的話三個月內就能誅滅曹操了。
袁紹攙扶著臺案重新坐正身子,正欲下決心的時候,袁尚站了出來。
“父親,先生們俱是北國俊傑、智謀出眾之人,所提亦為安邦之策,孩兒本不該置喙妄言,然心中有一疑惑,不吐不快。”
“尚兒儘可說來。”袁紹欣慰一笑,有疑惑是好的,證明他心裡有自己的主見,最瞧不上的是隻會聽下面人意見的主子,這一點袁譚就做的不夠令他滿意。
“我軍在官渡佔據絕對優勢,這種優勢不僅僅是兵力上的,還有糧草、軍械補給上。據報,曹操與呂布在安豐、蕭關幾度大戰,府庫糧倉早已空乏,為了此次大戰他是向世家豪強借了十萬石糧草。”
袁尚年不過十六七,卻並不怯場,在文武大員面前自信從容的分析起來,“也就是說,曹軍糧草只怕撐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此為我軍優勢矣。
其二,若是貿然分兵,一旦曹軍採取行動,或是漏了破綻,我們兵力上未必有把握將其一擊倒地。
最關鍵的一點,我軍幾十萬大軍駐紮於此,對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