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部分,一曲定江山,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好些個在裡面休養的傷兵,也許真是無巧不成書吧,在這些被攻到的營帳中,有一個就是軟禁顧將軍與他親信的營帳,裡面的人無一個存活,全部死在亂箭之下!
在打退來襲的敵人後,柳逸命人好生安葬死者,特別是顧將軍,不管怎麼說,他都還是將
顧將軍活著的時候心胸狹小,沒有容人之量,所以做出了糊塗事;死的時候也是稀裡糊塗,壓根沒弄明白自己到底是死在誰的手裡,而這一切只有柳逸最清楚,顧將軍下葬的那一天,柳逸在他的墓前站了許久,然後默默離去,一句話都沒有說。
一個秘密被他永遠的埋在了心裡,沒有人會知道,今日出雲高麗兩國的箭攻是他授意的,也不會有人知道,顧將軍的死在他的算計之中。
當日,他將罪證讓人呈送朝廷後,又連夜讓人模仿顧將軍的筆跡修書一封秘送出雲高麗兩國,告訴他們明日的行動計劃,還有要殺的那個人在哪個營帳裡……
對於因一已之私,而通敵之人,即使沒有叛國,也相差不遠了,對這種人不需要講什麼道義,他已經不配再提這個詞。
三年的軍中生涯讓他明白了一件事,爾虞我詐之中,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懂得該斷則斷的道理,特別是當一件事已經到了危害整個國家的地步,更不能手下留情。
是的,他想要生存下去,三年,既然經過三年的險死還生,老天爺都不肯將他帶走,那他就活下去,好好的,出人頭地的活下去,然後……
三年,這場仗整整打了三年,在柳逸暫代將軍一職的情況下,最終擊潰出雲高麗兩國,令得他們被迫撤兵,並派出使者向大昭求和,承諾每年進貢加倍!
第三十四章 三年(6)
建德五十年九月,三國簽定協議,並承諾十年內互不侵犯,出雲高麗二國固然要休生養息,大昭又何嘗不是,三年的仗打下來,國庫空虛,百姓生計加重,建德帝亦是累的不輕,他雖然英明睿智,但到底已經五十九歲了,是一個花甲老人,精神哪比的了年輕人。
太子又不爭氣,做什麼事都縮手縮腳,無甚大魄力,一點都不像建德帝年輕的時候,遠不如幾位皇子,朝中局勢瞬息萬變,所有人都盯著建德帝,想看他是不是會換一位有能力的皇子取太子之位而代之,而在皇二子因科舉之事被圈禁後,賢親王辜無傷成為了最大的熱門。
不過建德帝一直沒有表態,只是冷眼看著底下幾個兒子為爭自己的眼緣卯著勁表現,這一年,又有幾位皇子成年,先後封了郡王,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燕妃所生的兒子,才兩歲,竟然也被封為郡王,賜號“寶”。
後宮與前朝向來都是息息相關,但是這一次卻例外,燕妃的兄長顧將軍在邊關做出通敵之舉,儘管他已經死了,但真追究起來,便是誅連九族也不為過,可建德帝卻只問了他一人的罪,其餘皆放過不追究,至於在宮中的燕妃,也沒有絲毫怪罪,反而更勝從前,看來建德帝對燕妃真的是特別寵愛,以至於如此大事都看她的面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其後,燕妃產下皇十二子,她得以晉為從一品夫人。但是這遠遠比不得皇十二子加封為寶郡王的訊息來的震憾。
皇子一般都要等到成年後才被受封為王,哪怕是最矚目地四皇子也是後來封的,眼下卻封了一個牙都沒長齊的奶娃娃,這不禁令百官大為不解,難道建德帝對這個最小的兒子寄予厚望。甚至有將大位傳給他的念頭?若不如此,實在難以解釋建德帝此舉。
戰火平息,大軍該班師回朝,接受加封,其中功勞最大地莫過於柳逸,已有訊息放出,在入京之後,柳逸將會正式受封為大將軍。取顧將軍而代之,從正五品爬到從一品的位置,他只用了短短的三年,而這一年,他才不過二十幾歲!
這麼年輕的大將軍,在大昭朝還是第一個,而他也締造了一個傳奇的神話,成為所有將士心中的神話。
誰都知道,這位柳將軍已經是內定的郡馬爺,只待他一入京。便會與長樂郡主完婚,成為理親王的乘龍快婿。
柳逸是從淳郡王府出來地人,他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別人看辜無惜的目光自然也不一樣。何況此時的辜無惜已經統管戶部,有實權在手,一時間,到淳郡王府的人多如牛毛,什麼樣的人都有,無惜倒也是來者不拒,不論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以禮相待從不擺什麼郡王的架子,臉上總掛著親切的微笑。
漸漸的,所有人都覺得,淳郡王是一個比賢親王更親切和善的人,有不少人甚至開始為辜無惜惋惜,要不是他出身不夠好。母妃受冷落。他也可以是爭太子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