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部分,穿越之帝王傳奇,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佳,連續出現貶值現象,且幅度很大,所以臨安城中的商行有九成以上都不願意接受紙幣,至於小商販們更是隻收銅錢。目前,銀莊的儲存業務倒是漸漸多了起來,而前來兌換華夏幣的客人卻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用會子來換取華夏幣。臣每天都安排人手在銀莊外面宣傳華夏幣的好處及朝廷的貨幣政策,而且還印製了大量的宣傳單,在繁華的商業街道上向商鋪和行人發放,但至今收效甚微。”
我的手指不經意地又敲了敲龍椅的邊沿,問道:“各位愛卿,你們有何建議?”
一陣沉默後,馬廷鸞奏道:“陛下莫急,雖然阮大人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但只需對百姓多加引導,臣認為百姓會樂於接受的,華夏幣畢竟是我朝的法定貨幣,面值大小適合,且紙幣攜帶方便,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當年發行交子會子時,人們也是觀望良久,才逐漸認可的。”
“這個朕也知道,一旦朝廷停止鑄造銅錢,百姓也就只好使用紙幣了,但那時就十分被動了。朕的意思是找出一種方法能讓百姓儘快接受,目的是恢復百姓對於朝廷公信力的信心。”
“陛下,臣王應麟有本啟奏。”
“王愛卿,請講。”
王應麟是我新提拔的崇政殿說書,曾任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先帝西去後,為馬光祖舉薦,召其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現擢攝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在趙順孫進入政務院後,又得趙順孫和文天祥的推薦,我啟用王應麟替代了趙順孫的部分工作。王應麟大約四十出頭,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曾被放逐。
歷史上的王應麟學識淵博,著作頗多,南宋滅亡後,堅不仕蒙,隱居二十年,著《玉海》、《困學紀聞》等,後世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便是其著作之一。
“陛下,臣仔細聽了阮大人所述之原因,這其中的根本有兩點,一是百姓擔心華夏幣同會子般無法保值,二是沒有商鋪願意接受。所以,臣以為應該從這兩點入手來加以解決。”
我微微頜頭道:“那王愛卿有何方法呢?”
“陛下,正如馬大人,阮大人所言,我朝的交子會子等紙幣在百姓中的口碑極差,要扭轉這種思想意識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宣傳實為最好的方式,臣以為還應加大宣傳的力度,比如說,在臨安城的所有報紙上大肆宣傳,務必要做到讓所有臨安百姓都知道華夏幣不同於以前的會子,它的發行原則是基於我朝金銀的儲備量,絕對不會隨意多發,濫發的。一旦臨安的百姓認可了,其它各路的百姓就相對易於接受。對於第二點,臣以為首先當嚴令臨安城的大商行,大商鋪,大酒肆等必須無條件接受華夏幣,華夏幣是我朝之法定貨幣,作為我朝之人,你可以不使用,但你卻不能拒絕他人使用;另外就是開辦直屬朝廷的商鋪,供應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鹽,火燭,布料等,這家直屬朝廷的商鋪可以接收任何我朝法定的貨幣,那麼百姓兌換了華夏幣就有地方可以使用了。”
“什麼?朝廷怎麼能開商鋪?”
“這於禮不符啊。”
“就是,謬也,謬也。”
雖然大宋朝的商業氣氛濃厚,但在這些朝廷高官眼中,商業的作用,也僅僅只是讓其增加享樂的去處而已。
堂堂的朝廷怎麼能做這種事?
一時之間,王應麟的提議遭到了七成以上官員的反對。
“王應麟之意不就是要開辦後世的國營商場嗎?”
我沒有去聽大臣們的反對聲,國營商場在計劃經濟時代數量最多,幾乎佔有了商場總量的九成,在一定時期裡起到了穩定物價的作用,也保證了百姓的基本供給。
“這或許是種可行之法。”我想到。
殿上的大臣們見我不說話,也就慢慢安靜下來,齊齊地望著我。
“師臣,你意下如何?”我看著心不在焉的賈似道。
九月九日將會是軍改與否的決定日,賈似道的心思都放在了“九九”會議上,最近幾日的朝會都顯得無精打采。
“陛下,老臣贊同王大人的提議。從古到今,雖然沒有朝廷開辦商鋪的先例,但也沒有任何禮制規定不準朝廷開辦商鋪,就像我朝出現的紙幣,在以前的歷朝歷代也沒有誰使用過。”
賈似道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此我也不禁點了點頭:“師臣此言甚合朕心。既然師臣也覺可行,那朕就同意了。商業部江萬里,廖瑩中,銀莊阮登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