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部分,穿越之帝王傳奇,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完後笑笑,“大師辛苦了。”

“太師客氣,貧僧能為太師效力,是貧僧之榮幸,對了,北方之人還讓貧僧給太師帶來一件禮物。”楊璉真迦一邊說一邊又取出一個精緻的彩色陶罐道,“太師,請看,這個就是。”

“這北方之人還如此客氣。”賈似道接過罐子看了起來,罐子成半圓形,上面有不少小孔,盒子是用澄漿泥燒製的上等陶品,表面繪有金魚、水草等彩**案。

“難道會是那個嗎?”

“什麼那個?這個貧僧也未看過,並不知道里面是何物,太師開啟來看看不就知道了嗎?”

賈似道揭開蓋子一看,點頭道:“蟋蟀?果真如此。”

楊璉真迦故作恍悟道:“難怪貧僧時而能聽見響聲,原來是此物做聲也。”

“這還是秋末,若是夏末秋初,聲音會更加頻繁。”

“這小小蟋蟀還有講究?”

“恩,蟋蟀一般在夏季的七月份開始鳴叫,到了秋末冬至時分,氣候轉冷,即會停止。不錯,這是一隻寧津出產的上品蟋蟀。”

山東寧津縣在後世被稱為中華蟋蟀第一縣,因為其特有的地理條件和環境小氣候,寧津蟋蟀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極善爭鬥。鬥蟋蟀的風氣大約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到了南宋時期,鬥蟋已經成為當時十分流行的一項活動,鬥蟀又稱“鬥促織,鬥蛐蛐”,按史書記載,賈似道便是此中好手,還著有《促織經》一書。寧津鬥蟀自古便頗有名氣,一直是此道中的佼佼者。

“大師學問深湛啊,連這小蟲都如此瞭解,咦,太師,您看,這蓋子裡面還有一行字。”

“正是,這上面,哎,字太小,老夫眼花,大師給老夫念念。”

“是,太師。”楊璉真迦念道,“經聞太師精通此道,特贈此物,以表心意。”

賈似道聽完後道:“這位北人,倒是有趣。正好,酒來了,大師一路風塵,早該餓了吧,吃酒吃菜。賈宣,去將老夫的那兩隻上等蟋蟀猛虎和雄獅取來,和這隻寧津蟋蟀鬥上一鬥。”

“太師,貧僧敬您一杯。”

“好,大師,來,幹了。”

楊璉真迦一飲而盡,隨即給賈似道和自己都斟滿了酒道:“太師,最近可好?”

賈似道將自己杯中酒一口喝盡:“一言難盡啊。大師,你是世外高人,哪裡知道人世間的殘酷。”

楊璉真迦露出疑惑之色道:“太師,似乎您有心事啊?您可是我朝一人之下的百官之首,還有何事可以煩惱之?”

賈似道嘆道:“大師說得對,老夫乃是一人之下,只不過還是要受人制約啊。”

楊璉真迦笑道:“太師說笑了,這世上還有誰能管得了大人您呢?”

“璉真大師,你佛門中的菩薩個個都是神通廣大者,不也是要聽那如來佛祖的嗎?”

楊璉真迦驚道:“太師之意,莫非是。。。。。。”

賈似道忙打斷道:“大師,不說這些,喝酒喝酒。”

“好,那貧僧再敬太師一杯。”楊璉真迦何等聰明,此時也猜出了賈似道的心情不佳,看來郝經大人所說的宋朝皇權相權之爭確已進入白熱化的局面了。

不一會,賈宣拿來兩個精美的盒子及一個通體白色的陶製缽子:“相爺,來了。”

“恩,大師,你精於此道嗎?”

“回太師,貧僧會看熱鬧,至於其中門道還得請太師指點了。”

“大師,鬥蟋蟀之戲在我朝十分流行,上至達官貴人,下到百姓僧尼,也都雅好此道。”賈似道將寧津蟋蟀和自己原有的猛虎都放入那隻白色缽子中,“大師,你仔細看來。”

缽子中的猛虎通體呈黑色,體魄魁偉,雙翅劇烈震動,呲牙咧嘴,顯然一副不把對手放在眼裡之狀。那隻寧津蟲頭部稍顯黃色,雖然整體略微小上一號,但也算得上是蟋蟀中的魁梧者,同樣是牙齒尖利,毫不示弱,最特別的是其撲騰的翅膀上有七道似竹節般的橫紋。

“好一個七節寧津蟲。”賈似道情不自禁讚道。

“太師,何為?”

“璉真,聽老夫細細道來。”賈似道似乎心情大好,“天下之蟋蟀以寧津,寧陽為最。這隻個頭巨大,呈全黑色的就是來自寧陽。老夫取名猛虎,在蟋蟀中,叫做墨蛉,民間百姓則稱為黑頭將軍,它是一隻既能鳴又善斗的上等蟋蟀,屬於典型的北方硬辣之蟲。而寧津蟲則兼具南北蟲的特點,即有南蟲的個大、頭、頂大、腿大、皮色好,同時又有北方乾旱區蟲的體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