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龍翔記,青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在新野一荒野上,有兩軍對壘,似要發生廝戰,兩方的氣氛煞是緊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原來,這兩軍:一方是曹操摩下大將曹仁所率的曹軍,另一方則是剛盤踞在此的劉各軍。
自劉玄德離曹而去,來到荊州,曹操探知後,便有取荊州之意,逆差曹仁、李典並降將呂曠、呂翔等人領兵三萬屯於樊城,虎視荊襄,伺機而攻。
等了十幾天,曹仁實在無法再等下去,遂遣降將呂曠、呂翔等人向劉軍挑戰,在新野一決雌雄。
劉備得知後,遂與軍師單福共商禦敵之策。
單福道:“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讓關羽率一隊人馬從左殺出,以攻敵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攻敵軍後路;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即可破。
玄德按照他所說的,即讓關、張、趙三人前敵,自己與單福及其妹冬梅等引二千人馬擺陣相迎。
兩邊各穩住陣腳。玄德出馬於旗門下,大聲呼道:“來者何人,竟敢侵犯我的領土?”
呂曠策馬奔上前來,大聲道:“我及大將呂曠!奉丞相之命,特來擒你!”
玄德大怒,讓趙雲出戰。只見從劉軍人馬中,馳出一騎,馬上之人,生得面如冠玉,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額,子執─杆銀槍,威風凜凜。
呂曠喝叱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趙雲答道:“我乃常山趙於龍也!”
二人一招呼,即飛馬挺槍戰作一處,不幾回合,趙雲一槍刺呂曠於馬下。
玄德揮軍掩殺,呂翔抵擋不住,率軍便走。
正行間,路旁忽有─軍閃出,為首大將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紅棗,唇若塗丹,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手提一把雪亮的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此將即關羽關雲長也。衝殺一陣,呂翔折兵犬半,忙奪路而逃。
行不到十里,又有一軍攔住去路,為首大將直生得: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頜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此人手執一柄丈八蛇矛,向呂翔他們大吼道:“張翼德在此!”話音未落,便一挺蛇矛,直取呂翔,呂翔措手不及,被張飛一矛刺中,翻身落馬而死。
餘眾四散奔逃,玄德合軍追趕,敵兵多半被擒。玄德班師回營,重待單福,犒賞三軍。
那逃回曹兵回見曹仁,稟告道:“都督!二呂被殺,軍士多被活捉。”曹仁聽罷大驚,忙與參軍李典商議。李典神情平靜,低沉地道:“呂曠兄弟二人乃傲敵而亡,我們只宜按兵不動,遣人速報於丞相,遣大兵來征剿,才是上策。”
曹仁傲然而憤憤地道:“不可,今呂氏兄弟戰亡,又折了許多兵士,此仇不報,難消我心頭之恨。區區新野小城,何足道哉?哪煩丞相大軍?”
李典勸道:“將軍!不可輕敵呀!那劉備有關、張、趙等猛將衝鋒陷陣,又有那足智多謀的單福為軍師,我們自是要小心為上,先思而後行。”
曹仁冷沉地說道:“李將軍,你是否害怕那劉備者兒?”
李典慌忙辯道:“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不是害怕他,而是擔心勝不了他。“
曹仁大怒道:“你定懷有二心,我一定要去生擒劉備!”
李典無奈地道:“將軍若去,屬下願守樊城。”
曹仁吼道:“你若不同去,乃更證明你真懷有異心!”
李典無親,只得與曹仁點了五萬人馬,星夜渡河,意欲踏平新野。
玄德得勝回城,單福對他道:“玄德大人,曹仁屯兵樊城,今知二將被殺,必派大軍來戰。”
玄德道:“先生,那當如何迎之?”
單福道:“主公,咱們‘靜觀其變'。”
次日,忽有探馬來報導:“曹仁率大軍已在外叫戰,請主公定奪!”
單福頷首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遂請玄德出軍迎敵。兩陣對壘,趙雲出馬,喚來將答話。
曹仁命李典出戰,二人約戰十餘合,李典料敵不過,拔馬回陣,趙雲縱馬追趕,曹兵忙拉弓射箭,遂各鳴金收兵。
李典向曹仁急急地說道:“將軍,劉軍精銳,不可輕敵,我們暫且不如回樊城!”
曹仁大怒道:“你這廝未出軍時,已亂我軍心。今日又說如此話來,你可知犯了何罪?罪當斬首!”遂喝刀斧手推出李典要斬,眾將苦苦齊求,才免了一死。
曹仁餘怒未消,又命李典率兵在後,他親自引兵為前鋒。次日鳴鼓進軍,布成一個陣勢,派兵士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