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6部分,1852鐵血中華,月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完成的,石謙就是生出瞭如此感覺。
當然,感覺這種玩意是因人而異的,北京參加三會的人員就不這麼認為。離開了溫暖溼潤的長江流域,跑到在河北的北京,一眾人等完全沒辦法習慣這裡的乾燥氣候。
紫禁城並沒有成為韋澤都督的住處,而是變成了故宮博物院。韋澤都督和一眾高階別的幹部搬到了圓明園去住,在圓明園附近則建起了各種辦公機構。有過南京的改建經驗,北京的改建就顯得更加利落。
當然,對於從南京遷來的十萬人來講,建築肯定不夠,很多安排也都是臨時的。例如有說法要把中央辦公機構設在中南海里頭,這讓一眾對圓明園很是喜歡的同志覺得很錯愕。但是非得這麼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天an門外設立了巨大的廣場。並且開始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人民大會堂,怎麼瞅都不是當擺設的。
如此的傳聞和未完成的東西都是小事,即便大家其實私下抱怨為何要離開南京那個好地方,也沒人敢對韋澤都督說出來,更沒人敢去煽動別人。韋澤都督讓遷都到北京,大家就老老實實跟著走。不願意跟著走的人就可以留下,能跟上都督可不是容易事。
就如1890年的三會討論的內容就是未來中國的規劃,韋澤都督拿出了一套北美農業帶的設想圖,就把一眾人等弄到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