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部分,大漢封疆,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八章 坐而論道
“這位是公孫奇先生,其先祖就是戰國時著名的公孫龍子。”這次倒是王懷古道出了一直為難霍光之人的姓名,不過經王懷古這麼一介紹,霍光對這個公孫奇到少了幾分先前的不爽。
因為按王懷古的說法,公孫奇就是先秦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的後代,而公孫龍就是以詭辯而聞名,要知道公孫龍就是那個提出了‘白馬非馬’說法的先秦思想家,他的後人自然傳承了這一特色。那麼他一開始就刁難霍光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其學說本身的慣性思維。
一明白公孫奇的身份,霍光就完全沒了心思和這人去辯解了。因為正常人很難和名家這些人去爭論什麼,他們會用邏輯學將你繞的雲裡霧裡,而後讓對辯者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當年公孫龍子在趙國平原君門下,一篇《白馬論》名動天下,在下也曾有幸拜讀,今日能得見公孫先生,真是三生有幸!”霍光對著公孫奇施禮一拜,他倒不是什麼斤斤計較的人,兩人又沒什麼深仇大恨,沒必要非搞的不死不休。這時候霍光故意表現出崇拜其先祖,也算給了公孫奇不小的面子。
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公孫奇也是個要面子的人,霍光都這樣了,他也不好意思繼續刁難,那樣也就太顯得自己沒風度了,當下也換了一禮說道:“公子少年英才,如此年紀便有這等見識,也屬難得了!”
其實霍光的表現已經讓這幾人另眼相看了,因為一般人在被公孫奇那般說了之後,還能像個沒事人一樣,又能讓兩人都有臺階下,這份涵養已經讓幾人很佩服了。
“公子與我等相遇便是有緣,老夫倒是有個問題想請教公子。”王懷古再次出聲說道,這時候不但霍光,就連其他四人都覺得王懷古今天有些異常,因為以他的身份和學識,說出有問題要請教霍光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
霍光也覺得這王懷古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說起來這王懷古是王禪的後人,他這一脈也確實夠神秘的,傳言說名動戰國的孫臏龐涓,還有後來的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王禪的門生。能教匯出這麼多改變時代的牛人,王禪本身也是一位不得了的牛人這確信無疑,不過偏偏這樣一個足以改變歷史的人物,卻極少出現在史書中,甚至可以說沒有明確的記載。而王禪在後世雖然被稱作縱橫家的鼻祖,可他的弟子中卻又不乏兵家之人,總之這是一個很複雜的人,就如同王懷古讓霍光感覺神秘一樣。
“先生嚴重了,請教可不敢當,但請先生賜教!”霍光可不敢擺譜,如果是韓嚴法或者公孫奇說這話霍光還不怎麼心虛,因為法家和名家的思想主旨很明確,以霍光多出了兩千多年的認識,要回答一些問題並不難,可王懷古代表的是神秘的鬼谷子,這位聖人在後世連那些終日研究諸子百家的磚家都不敢去胡亂解讀,霍光對這方面的瞭解也基本上是零。
“我等先前就在談論,這治世為人究竟該以何種學說?這世道的發展將最終依靠於何種思想?”王懷古捻鬚說道。
這個問題讓霍光真的不知該從何說起了,說起來這似乎是一個永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因為沒人知道世道的重點在哪裡?又或者怎樣的世道才是完美的?進而以何種學說治世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其實這個問題從諸子百家出現開始就一直爭論不休,而春秋戰國那樣的混亂時代也給這些學說提供了一個大舞臺。每一種學說都選擇各自的代理人諸侯國,開始了幾百年的爭鬥,許多學說都曾輝煌過,而最終所有學說都沒能一直長盛下去。霍光估計王懷古等人在此坐而論道,這個問題也爭論過不知多少次了。
“先生真是太看得起在下了,不過既然先生問到了,那在下就不妨說說自己的看法。以在下拙見,治世之道應該不僅限於某一家學說。縱觀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卻無一家能取得正統,這說明各種學說單獨存在都有其侷限性。在下以為,守土當行兵家之道,安民當用法家之法,只有內修黃老,外行儒道,兼合名墨,知陰陽興農商,集天下學說大乘與一體方為大道。”霍光想了一下,還是說出一番足以驚世駭俗的言語來,他這段話中幾乎將先秦主流思想都囊括其中。其實他說的這些正是經過幾千年社會演變而形成的,當然在這個時代還沒有人想到將所有學說溶於一體,或許也有這樣的想法,不過當時的思想和社會還沒人敢說出來。
霍光話音落下,王懷古等五人都驚訝的看著霍光。不得不說霍光還真有些坐而論道的感覺,這些話題放在後世那就是閒的扯淡的瞎聊,不過放在這個時代,又和眼前這幾個人談論,那就是真正的論道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