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鯉·因愛之名,莫莫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去,永不再回來。

我同意,這樣一條關於少年成長的主線已經足夠精彩,它實現了從個體經驗到群體經驗的跨越,當年就被稱為的“*之作”得到威尼斯“最佳男主角”,到現在還可以躋身於中國電影中的前三名。但是,十四年之後,在中國人可以以各種方式看到其他影片的現在,除了對《陽》片表示讚歎,我們也有了更多可以對比的參照。前面提到的《朗讀者》就沒有侷限於“少年情事老來悲”的感慨,而給出更讓人深思的情節。《朗讀者》中的漢娜離開之後,邁克同樣為這段“不倫之戀”備受煎熬,他嘗試過和同齡女友約會卻屢屢失敗,雖然也已成年,也有了女兒,他卻無法維持婚姻,他一直鬱鬱寡歡、性格孤僻。但和成年的馬小軍無限追思青春的傷感情懷不同,成年的邁克除了要克服隱秘的“不倫之戀”帶來的傷痛,還有更強的罪惡感。作為法學生的他在一次公審中,發現了漢娜曾經是一名德國納粹集中營的看守的事實,聽到她承認曾在教堂失火事件中作為恪盡職守的看守之一眼看著成百猶太人被活活燒死;他無法遏制地顫抖,尤其是聽到證人說漢娜也曾經讓集中營的年輕女孩們為她朗讀,一瞬間,過去的美好無比的情愛畫面與納粹暴行發生了重疊,他不知道愛上一個無知的納粹看守在多大程度上加重了不倫之戀中的恥辱和罪惡。他只知道,作為一個德國人,即使沒有親手施加罪惡之舉,他也無法把自己與歷史完全割裂。

《陽光燦爛的日子》本來也有類似的元素。1970年前後,少年馬小軍認為最自由、最值得回憶的那段日子,對當時其他的中國人來說,正是烏雲密佈、陰霾滿天的“*”中期。眾多的無辜者不僅從肉體上要接受“勞動改造”,在精神上也被嚴密控制,處境不比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好多少;在馬小軍混進大院禮堂看首長才能看到的“內部電影”的同時,無法得到配給的農民們剛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饑荒;蘇聯歌曲和芭蕾舞對少年來說,不僅僅是美學上的啟蒙,更是當時“優越身份”的象徵。和《朗讀者》不同的是,馬小軍從來也沒有表露過知道了軍隊大院的外面發生什麼之後的心情——罪惡彷彿與普通人無關;成功地激起“半大孩子”們的“英雄夢”造成了什麼樣的惡果,這些是否真的會遠離下一代的少年?這些也無需由普通人杞人憂天;從最個人化的角度來說,成年後的馬小軍理應對當年向米蘭所做的一切說一聲抱歉,但他沒有。是做不到,還是根本不想?

在《朗讀者》的後半部分,蒼老的漢娜站在書籍中上吊自殺,這個大半輩子都是文盲的人終於在愛裡意識到了罪與罰,然後用一以貫之的嚴謹和認真完成了自己的贖罪;邁克面對猶太倖存者的女兒咄咄逼人的提問也終於回答了真相:我和她曾經發生過肉體關係。他還選擇誠實地告訴他的女兒所發生的一切,即使那是多麼地難以啟齒;而在《陽光燦爛的日子》結尾,成年的馬小軍在北京的高速路上開車飛馳,他和這座城市一樣表面光鮮和現代,但談到過去,他還是沒有力量面對那個讓他刻骨銘心的女人——米蘭。

米蘭沒有出現在電影的結尾,最大可能是馬小軍根本不想見到只在記憶中奪目耀眼,現在必定年老色衰的她。他選擇無盡的逃避,與此同時在無盡的追思中找尋當年健康美麗的身影,她們代表著他的青春歲月,她們見證過他的信仰和充實。但是,當信仰被證明是荒誕,當充實只說明瞭幼稚之後,他是否意識到他還不是以真正的成人的態度來面對現實?成年沒能改變他要靠逃避和幻想才能獲得自信的習慣,他終於心安理得地和當年讓他壓抑得無法入眠的環境融為一體。於是,那個夏天,在被扭曲過、塗擦過、修改過的記憶裡,永遠都是陽光燦爛。

我是怎麼替自己前先鋒派文學迷身份洗底的(1)

文/sweetii

現在承認以前讀過陳染,是很有些丟人的事情。但是也沒關係——我今天看吳山專的訪談,他年輕的時候乃至到現在也還忘不掉安迪·沃霍爾爾,“To Buy Is to Create”的意思和“最好的藝術品就在布羅明代爾”是一樣的,甚至還沒有人家來得生動和強烈。我現在至少不喜歡陳染了,已經成功洗底,是該反攻清算的時候了,搞搞光復運動。

我有時候很像九斤老太。比如說我侄女,是個小八婆,現在有十*歲,在唸大學,梳個野雞頭,穿條短到屁股露出的格子學生裙,一副東熱素人試鏡的派頭,還經常捏著粉紅色的韓國手機發簡訊發個眼迷離,我就很看不慣她。經常想要教育她。但其實我也不比她好多少,*灰絲買了無數雙,要搭配七厘米漆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商界大亨

方片2

招惹多金壞痞

千頃寒

網遊之聖騎威武

閒來一看

重生暖婚:隱婚老公,寵翻天

喬木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