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現代修仙錄,緣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煉法,古人又稱為“回光調息”。
《丘祖秘傳大丹直指》論述“回光調息”說:“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齊收來’是也”。
回光之法,還有另外的含義。是在觀光之後,還要將此光照入下丹田,進一步再去做煉氣的功夫,這個須要和築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納結合煉習,在吐納法中再作論述。
修真之學 靜功之道(修武修道的基礎)
靜功之道(修道基礎中的基礎)
道家修煉,歸根結柢是要修煉內在的精、氣、神三寶。因此外在姿式動作,並不重要。只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
靜功的採取坐式、站式或臥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姿式的要點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於體側均可。
臥式,一般為側臥,一手曲肱枕頭,拇指與食指分開,耳朵置於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于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與兩手剛好相反。
散步之時,應當選擇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之內,沒有其他干擾,而且道路又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以用靜功之中的聽息法,但是不要閉眼睛。
選擇一種姿態式做好之後,開始煉功。對於外面動作,行修要點如下:
(1)全身放鬆,無論採取何種姿勢,均須全身放鬆。這個(無)(錯)(小說)m。quLEDU。coM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利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鬆,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放鬆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
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而不覺察,動作上就不符合放鬆的要求;現在我們做修煉功夫,首先從動作上調整過來,自然就能進入放鬆的狀態。
(2)雙目垂簾,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
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3)舌頂上顎,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舌頂上顎的做法,從前也是秘傳,要把舌尖反捲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顎部位。因在人之上顎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
故此煉功必須堵信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隨著靜功程度的為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
(5)兩手抱訣,兩手的掐訣,,又稱“子午決”,兩手抱訣這時,左手食指和拇指畫圓,右手拇指放在圓內,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從拇指方向看,就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
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氣,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氣接通之效。道家沒有男女之分。
修真之學 大道論修道築基(最系統的整理)
性命雙xiu---道家獨特之術。
煉精化氣之前的身體狀態:混沌虛無之境(入定)--六感內斂--心息相依--連通後天、先天--七識形成--腎間動氣(活子時、小弟弟舉起)--三分歸元氣合力--渾然小周天--胎定息成。
築基第一步功夫:修性(如何修性?需要入定,如何入定?需要入靜,靜到極處為定)
靜功-----------------入靜狀態,也叫進入混沌虛無(入定)(修靜是為了修性。)入靜之法:莊子心齋聽息法-----達到六感內斂,“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到極致可以入虛無。
(一剎那的時間形成)現象:
虛無之中,六感內斂,丹田跳動,開啟氣機。
先天之炁(元氣)自虛無中來進入丹田和人的呼吸相交合形成元氣的內息。
隨著丹田跳動,元氣的內息完全取代外息,此時丹田的跳動形成節律,在丹田又形成特殊的“真”環境,類似於虛無的宇宙環境,也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