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正經的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庶子奪帝篇33,你敢玩遊戲!?,一個不正經的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才進入馬車,車內的老者正要行禮,我就抬著他的手臂,隨即跪在地上! “感謝先生這些年的協助。” 看到這般,老者立刻扶起我,嘴裡還連忙說: “五王子無需如此,老夫只是為了天下,並非為了劉國,更非為了你,初次見面,待老夫緩緩道來。” 【公園前209年,熊槐(楚懷王)在項梁的擁護下起義,並且大勝齊軍,於是各國貴族響應,隨後各國開始復國之戰,可是各國並非大齊之敵。 公元前207年,項梁被殺,各國聯盟隨即被擊潰,公元前206年,項羽斬殺宋義,隨即帶領聯盟不斷高歌猛進,在攻打大齊期間,楚懷王忽然暴斃!要說可疑,當屬項羽,應該說是其亞父范增! 在攻破大齊王城之時,范增沒有提出讓項羽接楚懷王之弟到王城,反而順勢讓項羽稱帝! 我叫張良(字子房),深知項羽為人不足以統治天下,因此建議項羽稱霸。 別人都以為我是不滿項羽殺俘虜之時不聽勸告,別人都以為憎恨項羽謀殺楚懷王,不,若天下能安定,容項羽這些低劣之舉又何妨?可是…】 “世人皆知項羽重武輕文,范增尚在之時還可勸導,范增一死,誰還敢給莽夫勸告?這天下便埋下大亂之根源!如今的大楚竟以武力為正義,那些犯錯之人只要打贏受害者便可無罪,這天下竟可如此荒繆!” 我認真的聽著張良老先生的講述,在對方停止,我才開口詢問: “先生此言,學子能懂,只是為何選擇劉國?” “在老夫心中,唯有徵戰沙場且有強軍之國方可謀此事,而劉國佔據地利,先說原齊地,大楚之人看不起齊地之人,齊地之人尚自稱齊人,若劉國攻楚,這些齊人必主動依附劉國,這乃其一。燕國在北,國本弱,且被劉國阻斷他國之鄰,奇襲攻下便可扶持傀儡掌控燕國,如此大楚便不知情!這乃其二。有此先機,劉國便有大楚之一半之兵力,因此,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得到大楚太子信任並引起其他諸侯王的反叛,屆時,天下可動!” 聽到張良這般說,我再也控制不住震撼的神情,傳聞張良的謀局已是驚人,沒想到這事竟然是真的!只是… “燕國雖弱,劉國亦無法悄無聲息吞併…” “無妨,吞併燕國非一時之戰,在大楚太子繼位之前,五王子需秣兵歷馬,老夫在此前遊歷之時得到管仲經濟戰之文章,已派下人送到景府門前等候,五王子且記住,練兵強劉,縱慾弱燕,屆時可輕而易舉拿下燕國!” 一字一句竟然能輕易表明如何爭奪這個天下,難怪世人皆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有先生提點,學子必不負先生心願,望先生入宮輔佐學子。” 對於我的請求,張良竟然搖了搖頭,隨即無奈的說:“大楚皇后讓老夫給皇太子當太傅,留在這,只會引起大楚關注,五王子切記,西楚霸王重情義,霸王不會對劉國動兵,可皇太子則不同,一定要想盡辦法讓皇太子信任劉國,以這為前提下,儘可能的挑撥大楚與其他王國的關係。至於練兵,老夫有一個人選,若他還活著,老夫會想辦法把他送到劉國。” “是,學子銘記。” 隨後張良繼續跟我交待一些事項,在交談結束之後,我就下馬車目送先生離開。 回到司馬府的大廳,兩位家長已經確定了婚典的日期,其實雙方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場政治的戲碼。 回去的路上,我不斷得知關於張良的訊息。 原來,張良在大楚建立以後就放棄官位到各國遊歷,於公元前193年到達劉國王城,跟隨太后到道觀祈福的陳王后恰好遇到此人【其實故意假裝的偶遇】,陳王后記得此人是傳說中的張良,在交談過後,張良化名為張化入宮擔任太子太傅。 那時張良一直勸導陳貴妃反擊,他說:“若王后放縱敵人,過於善良就會導致那些中立的奴才敢為了利益而站在你的對立面!” 這般苦口婆心卻沒有引起當時陳王后的重視,隨著分歧愈演愈烈,張良便離開了王宮,兩人斷了聯絡。 直到季匴死於周貴妃的謀害,陳王后才認清自己的錯誤,並且在五王子表明會為季匴復仇後,陳王后就用盡一切辦法,終於在公元前191年,僕從找到了張良,隨後張良開始送來一些違禁書籍,《張儀縱橫術》《孫子兵法》、《管仲變革》、《李斯新政》等竹簡不斷偷偷送到華儀院,還有張良親自編寫的《黃石公計謀》。 這些年,我記憶中一直反覆閱讀領悟書中的知識,加上張良的書信講解,我可謂學到許多謀略的精粹,有些計謀也是從其中領悟,對我的幫助可謂不小。 直至今時,我終於見到這個讓我感興趣的人物,沒想到初見就是離別。 忽然馬車急停打斷了幾人的談話,我拉起車簾走出去,看到一個壯士手持青銅劍對著自己所在的馬車。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地獄遊戲裡當臥底

嗷嗚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