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你好,辛者,天馬行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渴望當兒子,當父親太沉重。”
人在一生中,往往要經歷兩次重要的轉折,心理學稱之為反抗期:三四歲是頭一個反抗期,這主要是身體自主的反抗;而十四五歲則面臨第二個反抗期,它更為輝煌,因為那是一種要求精神生活自主的反抗。十四五歲,是個準公民,還未真正走上社會,家庭成了最重要的社會關係,而在家裡當家做主的父親便首當其衝,成為保守的力量和反抗的物件。
有個中學男生叫黃曉劍,個子不高,腿結實有力,愛踢足球,而且是個很出風頭的前鋒,但他總是因為踢球影響完成作業。父親一怒之下,跑到學校代他去足球隊辭職。為此,黃曉劍變成了一把鋒利的劍:他故意曠課去看球賽,而且一連幾次將錯就錯,作為對父親的報復。結果,父親暴跳如雷,兒子也不走運:球踢不成了,功課也拉下許多。父子關係當然很僵,搞得兩敗俱傷。
有什麼樣的經歷就有什麼樣的人,是生活造就了人。同樣,過來人的經驗和閱歷也侷限了他們去體會新一代的喜怒哀樂。每一代都有自己的煩惱,都有各自特別想要的東西,比如黃曉劍,他不需要像父親那樣為學費犯愁,但他孤獨、生活乏味,他急於透過踢球證實自己的才能。
前幾年,西方有本很走紅的書,書名叫《打死父親》,當然,它並不是說肉體上消滅,而是指精神上、觀念上的完全更新。其實,一代比一代先進,一代比一代幸福,也正是人類的理想。再有,父親的舊觀念雖被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