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4章 章 廢后風波(下),逍遙江山內,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是“檄文如箭”啊!“文章值千金,扭轉乾坤看我行。”讀書人的作用在這一刻毫無異議的表現了出來。
到如今,文臣只好做出退讓,同意稱嘉靖生父為本生興獻帝,母親為本生興獻後,但不加“皇字”,皇帝還須稱弘治為皇考,實際上嘉靖認了兩位父親,但與弘治之間並無過繼關係,只是一種稱呼。這種結局只能是雙方各退一部,嘉靖以保全父子關係而獲得暫時的勝利。
但他顯然是低估了大明言官的力量,一時的失敗並不足以讓他改變初衷,內閣首輔公楊廷和開始了人事調動。他將張璁調任南京刑部主事,讓其遠離朝廷,同時將上書支援自己的雲南巡撫何孟春調任吏部侍郎,離職的御史林俊任命為工部尚書。楊廷和此舉的確不妥,雖然他的理由冠冕堂皇,但身為內閣首輔行宰相之事,的確是違法行為,因為帝國沒有賦予他以及他的內閣那樣的權力。現在看來,楊廷和的確有欺負人的意味,他更想透過這場大禮儀事件將年輕的皇帝納入官僚的掌控之中,而不是像正德那樣脫離了掌控。
同樣嘉慶對眼下的安排也大感不滿意,他是個孝順的人,要的不僅僅是群臣承認自己的父母,而是要給自己的身生父親上一個完整的稱號,那就是有著廟號、尊號、諡號一共21字的完整稱號,而且他的牌位也要從湖廣移到太廟中,供奉在正德之前,弘治之後,這是朱厚熜的最終想法。但大臣們不答應,所以他還要繼續爭鬥下去,而要展開爭鬥,那就需要有人上書,第一次爭鬥後,他的人馬基本上都被老狐狸楊廷和給調離了內閣首輔楊廷和當然知道皇帝最終要幹什麼,但楊廷和依然位高權重,羽翼未豐的嘉靖皇帝只好與其周旋。皇帝希望有人上書重提此事,然後他再順水推舟。年輕的皇帝在與楊廷和的較量中仍然處於劣勢,皇帝下到內閣的詔書幾次被楊廷和駁回,久而久之嘉慶對楊廷和這種飛揚跋扈的手段大為不滿,暗中策劃言官彈劾楊廷和,不久兵科給事中彈劾楊廷和曰:“昔日錢寧、江彬專權納賄不去追究,先皇自封威武大將軍不去追究,如今卻要為皇帝對生身父母的一稱呼在這裡爭,實在是欺國”。這一招可謂是極為厲害,楊廷和立即被打中了要害,楊廷和知道這次是啞口無言了,唯有提出要辭職,類似的伎倆楊廷和已經搞過一次。上次辭職導致一百多名官員上書挽留,嘉靖也知道自己剛剛登基,朝政還需要楊廷和住持,一旦他批准楊廷和的辭職,將會引起朝局動亂,這不是他願意看到的,所以他並沒有同樣楊廷和的辭呈,甚至為了為了安撫楊廷和,嘉靖帝將這位上書的給事中下到詔獄中,雖是如此,但誰都看得出皇帝已經對楊廷和憤怒了,清算遲早是要給的。
這事情並沒有等太久,?嘉靖二年內廷宦官上報宮內開支緊蹙,要求派宦官去江南催促織造,皇帝命楊廷和起草諭旨,楊廷和拒不起草,還責問皇上難道要跟幾個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嗎?
嘉靖不似前幾任皇帝,他孤傲而倔犟,眼見楊廷和不合作,他繞過內閣直接頒發了旨意。這下惹惱了楊廷和,楊廷和又提出辭職,這次皇帝再沒有挽留,而是直接批准了楊廷和的請求,並以楊廷和不守臣道給楊廷和做了總結。
楊廷和既已離開,嘉靖搬倒了這個禮儀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與此同時,在南京的張璁也沒有閒著,在這兩年時間,張璁認識一個叫桂萼的人,這人跟張璁在禮儀之爭上的觀點一致,同時倆人還注意聯絡一些觀點相同的人,最終他們是要組成一個小團體。經過兩年的準備、醞釀,兩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嘉慶三年的新年剛過,桂萼的奏書就來了,他指出皇帝應該稱孝宗為皇伯考,稱自己父親為皇考,並在後面附上其他人的聯名。大議禮之爭中挺皇派說的話總是說到了嘉靖的心坎上,很多嘉靖想說卻不知該如何說,或者不適宜說出來的話都由這些臣子們總結出來。
楊廷和已去,南京支援自己的官員已經形成氣候,宗室和勳貴也開始倒向自己,自己不是再像正德十六年那樣孤軍奮戰。此時的皇帝以為再無阻礙,但此時的明王朝早已形成官僚一體,這不是楊廷和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派官員的問題,皇帝要面對的是全天下的官僚。
這次在京的官員們糾集了二百多人抵制皇帝,失去了楊廷和在前面當擋箭牌,皇帝將獨自面對群臣,場面面臨失控的局面,皇帝急調張熜、桂萼幫他打仗。嘉靖此舉令在京的官員們擔憂起來,他們害怕張、桂二人進京增加皇帝這邊的力量,便對皇帝退讓一步,也就是在在皇帝繼續尊稱弘治皇帝為皇考的情況下允許皇帝稱自己生父為皇考,眼見文官退讓一步,嘉靖也退讓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