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2章 章 誕下皇子,逍遙江山內,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是英宗的生母?在這關係到皇家龍脈的大事上本不應成為問題,但英宗的生母的確存在著不同的說法。
孫貴妃說。《明書》、《明實錄》等書持此說。《明書》中記載孫貴妃於“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孫貴妃,永城縣(今河南永城)人,主簿孫忠女。10歲時,經彭城伯夫人、張太后母親向成祖推薦,選入內宮撫養。永樂十五年,冊封為皇太孫嬪。宣宗即位後,冊立孫氏為貴妃。朱祁鎮的出生並被立為太子,成為孫氏爭奪皇后之位的最重要的砝碼。後來太后和諸大臣同意宣宗廢掉胡皇后,冊立孫貴妃為皇后,應是母以子貴。
宮人說。還有些人認為英宗為宮女所生,孫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偷偷抱養宮人之子為己子,而那個宮女卻銷聲匿跡了。《明史稿》記載孫氏“子宮人子,於是眷寵日重”。查繼佐《罪惟錄》也說孫貴妃“寵冠後宮,宮人有子,貴妃子之”。《明史》中也認同這種說法。
當時人王■的著作《寓圃雜記》裡有更加詳細的記載:
宣宗胡皇后無子,宮中(一雲紀氏)有子,孫貴妃攘為己子,遂得冊為皇后,而廢胡為仙姑。……英宗立,尊張太后為太皇太后、孫為太后。胡每事謙讓,不敢居孫之右。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崩,凡六宮有位號者皆得祭奠,胡不敢與太后之列,惟與諸嬪妃同事。孫太后知而有見譴之意,胡因痛哭而殂。太后命閣下諸臣議治喪之儀,時楊士奇臥病於家,諸臣往問,士奇曰:“當以後禮殮,葬景陵。”問者曰:“此非內中所欲。”士奇遂面壁不答,惟曰:“後世罵名。”諸臣因議以嬪御禮葬。天順六年,孫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孫所出,惟皇后錢氏知其詳,亦不言。八年,英宗大漸,後泣訴曰:“皇上非孫太后所生,實宮人之子,死於非命,久無稱號。胡皇后賢而無罪,廢為仙姑。其死也,人畏孫太后,殮葬皆不如禮。胡後位未復,惟皇上念之。”英宗始悟,卒如其言,遺命大行尊崇之典。
據王■的記載,英宗是在他在位的最後一年才從皇后錢氏口中知道自己本是宮人之子,但年長日久,他已無法知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按錢後的說法,英宗生母“死於非命”,從孫貴妃跟胡皇后爭寵得逞並進而逼死胡氏的情況來看,這是很可能的),只好把一腔同情寄予被廢的胡皇后身上,為她重修陵寢,一切按照皇后的規制辦理。錢皇后為什麼要替與自己毫不相干的廢后胡氏說話?原來,作為英宗的皇后,錢氏並沒有生過皇子,而當時周貴妃卻有一子,即後來的憲宗。這種情形跟當年胡皇后無子、孫貴妃有子的情形極其相似。也許正是由於這一情形,使得錢氏深為同情胡皇后吧。錢皇后很幸運,並沒有因無子而被廢。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