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1章 章 彼為不祥,逍遙江山內,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期間北宋朝廷倒也做出了反擊,命宣徽南院使郭逵為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本道經略招討使,趙高為副使,率號十萬秦晉銳卒進討。同時詔廣東、福建、江西募勇士萬人赴廣西。宋將郭逵率十萬宋軍主力南下,擊敗交趾軍,收復邕州(南寧)、欽州、廉州,並推進佔領越南的廣源、思琅、蘇茂、門、諒、桄榔縣等地,局面才算改變。
可交趾對南寧的大屠殺,屠盡南寧五萬八千多人,南寧原本為宋代南方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此戰下來,一片荒蕪,成為死城。再加上在欽廉二州的屠殺,交趾軍總計造成廣西軍民近七萬人死亡,其中軍人僅佔四、五千人,其餘大部分為老百姓,佔當時廣西全省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這段鐵一般的事實雖過了幾百年,但此時被楊崢提起,不少人仍感到渾身發冷。
“說得好!“站在一旁的薛祿大聲道:”皇上,楊大人此言句句在理,對待安南不可有退讓之心,眼下韃子疲於內鬥,我大明邊境安寧,而黎利常年征戰,安南百姓未必買賬,陛下只需迅速調兵遣將,重新奪回安南,大局便可一舉定音!末將不才,願率領精兵十萬,為陛下掃平安南!“
薛祿聲音不大,但這幾句兒甚有感染力,人人聽得清清楚楚,武將紛紛請命,就是不少文官也大聲附和。
朱瞻基本就有些搖擺不定,看文武百官如此情景,不免有些心動,可他為人素來謹慎,見楊士奇一直不說話,便道:“楊愛卿,你可還有何意見?”
眾人的爭論楊士奇一字不落的聽在了耳朵裡,卻始終一言不發,此時聽到皇帝詢問,這才走上前抱拳道:“微臣不知戰事,但也熟讀兵書,兵書有云,大軍征戰一要看實力,若兵馬數倍於敵人,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如今我大軍新敗,兵馬死傷不少,兵員不足,不足以圍之,再者安南地勢險要,一旦深入腹地,必被牽制,此舉可謂是萬萬不行!”
眾人默默聽著,楊士奇雖是文人,卻是從武將的角度出發,張輔、薛祿等人雖覺得有些意外,但細細一想,也有幾分道理,故而沒急著反駁。
楊士奇繼續道:“戰事二看財力,所謂兵馬未行,糧草先行,我大明經過洪武、永樂的休養生息,本有這個財力,只可惜永樂後做了許多大事,疏通運河、鞏固遼東、寶船出海、遷都北京、出兵蒙古、編修《永樂大典》……,一系列大事,樣樣都要耗費大量錢財,到如今大明的國庫如何不用我多說,諸位心裡也清楚,仁宗停止寶船下西洋,愛惜民力,便是怕一下子做的大事太多,從而是百姓承受不起,誰能說秦始皇不是個好皇帝,可好皇帝如何,他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貪多無厭,弄得百姓元氣大傷,民不聊生,終爆發陳勝吳廣起義,堂堂大秦二世而亡。
漢武帝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弄得國內空虛,可他仍不知節制,征戰匈奴一戰再戰,最後如何,大好的文景之治的國力亦是全部被消耗,弄得十室九空,無數人家破亡,可見凡事需要節制的,安南自永樂年,到如今前前後後投入將士,財力、人力、物力不計其數,百姓早有怨言,若為了區區一個安南,弄得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就算我大明得了安南,卻丟了民心,豈不是得不償失?“
場上一陣沉默,楊崢心道:“這話兒聽起來極有道理,既已經花費了二十年的經歷,就因為怕百姓離心離德就放棄了麼,要離心離德早就離心離德了,再說了眼下重要好過永樂時,人家還不是疏通運河、鞏固遼東、寶船出海、遷都北京、出兵蒙古、編修《永樂大典》也沒看到怎麼樣,如如今不過是吃了一場敗仗而已,再打回來就是,等打下了江山,土地多了,人口多了,賦稅就上了,這其中的好處,還能少麼?“
正感嘆,卻聽得楊溥這時走上前道:“安南自大秦時,便是我中土的疆土,可千古一帝秦始皇打下安南後,如永樂一樣,設象郡,治理安南,僅僅十一年後,安南便再度獨立,此後漢武帝再一次將其納入中土,可如何,不過三百年時間,安南再一次獨立,其中花費的財力、物力、人力如何,不但沒有得到半分的好處,還讓國家陷入了進去,還不如讓其獨立做個附屬國,只要他能敬畏我大明,朝貢我大明,便足矣!”
“皇上,安南已經治理二十年,二十年仍戰亂不斷,足見安南人反覆,既便皇帝再一次打下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