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超級程式,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理想從此破滅了,一下子好像虛脫了,身體發軟,眼睛裡蓄滿了淚水。這時食堂主任很憤恨地說道,近來食堂常丟東西,我們經過跟蹤暗地觀察,發現是你偷的。吳亮小聲地、底氣不足地辯解道,我可沒有偷食堂的東西。食堂主任帶著懷疑的口氣問道,那你天天吃什麼?吳亮用頭點了下床底,說道,我吃的在下面床底下。班主任老師聽說,彎下腰向床下看,不由得大吃一驚,其他二人也陸續看到了床下的野菜,臉上都露出尷尬的神情。也許因為有偷盜的劣行消解了可能滋生的同情,班主任板著臉接著道,食堂給你準備了吃的,你先上食堂吃飯,回來收拾一下,學校派班長去送你回家。然後三人起身離去,也沒有誰留下一句安慰的話。吳亮哪還會有心思去吃飯啊,一路上昏昏魔魔也不知怎麼就回到了家。桂芳看到吳亮被送回來,一時也沒有心思安慰孩子,想說什麼又難以啟齒。第二天桂芳便去學校算賬,晚上回到家中坐在炕頭就哭天抹淚地大哭起來,邊哭邊訴道,我的三啊,這幾個月是你咋過來的,怎麼就沒有把你餓死?原來,她去算賬才明白,吳亮這三個月糧錢票一個子也沒動,全被她拿回來了。

15歲的吳亮,頓時陷入到恥辱感的折磨之中。腳上的泡是自己踩的,家裡人埋怨他不爭氣,他不僅要忍受被開除的恥辱,他被學校開除的訊息彷彿隨風傳遞一樣,村裡人一夜之間便都知道了,他還要忍受小偷的惡名,他心裡還有著對大哥的愧疚感,感覺好像是因為自己的前途耽誤了大哥的婚事,拖累了父母,為了減輕這種道德壓力,他的確選擇的是吃野菜,節省下的錢糧好為大哥積攢婚資,想到時能夠省出一筆錢。可一天兩天、三天五天下來,吃野菜還勉強支撐下來,繼續下去便感到身體虛弱,腸胃消化分泌不暢,他意識到這樣下去會使身體敗壞,學也上不成,便逐漸開始尋找機會偷食。學校做出開除學生的處分,是慎重的,會有確鑿的證據,雖然學校知道他貧困,可貧困的學生太多,沒法照顧,考慮到這個情節,才沒有開除,做出停學半年的處罰。在這樣的事情上竟然能夠彼此心照不宣,一方是半個同情心,另一方則是難受歸難受,但還是要理解,這樣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開始新的現實生活。

這時在老大和老三的身上,發生了不同型別的悲劇組合,全家都籠罩在這種悲劇壓抑的氛圍中,本來是貧窮的壓力,現在又新添了吳亮求學被開除的新的壓力。老大的悲劇是自我犧牲式的悲劇,犧牲了自己的婚事卻沒有成全三弟的讀書,三弟被學校遣返退回使他有一種有口難說的恥辱,他知道三弟的艱辛理解三弟的作為,他自然不會責怪三弟一句,這樣更加地深了他內心的痛苦,一夜之間他彷彿衰老了許多。吳亮的悲劇,卻存在著自我消解的可能,他的聰明使他體驗到一種道義可以消解罪惡感,他是偷盜了但他的偷盜並不是單純為了他自己肚皮,錢不夠吃不飽可以張嘴伸手向家裡要啊,可他張不開那個嘴,是為了大哥,也是為了給家裡省錢,他甚至有一種道德滿足感,在這裡我們會看到奇怪的道德悖論,偷盜違背古老的道德古訓和宗教教誨,卻能夠減輕父母的負擔盡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孝心,靠違背一種道德要求去成全另一種道德心願,常常會把人置於尷尬難堪的境地。人怎樣從那種道德困境中走出來,如何走出來,取決於當事人的道德偏好,他說自己傾向於哪種道德選擇,又能夠得到哪種道德回應。他的貧窮沒有得到老師們的道德回應,老師們痛恨的是偷盜,如果窮學生都去偷盜會破壞學校秩序敗壞校風違背教育宗旨,貧窮學生太多使他們不敢也不能做出道德回應產生道德拯救,只好把滋生的同情心扼殺在搖籃中,這樣可以保證學校繼續辦下去,維護應有的教學秩序。

現在,吳亮的行為終於得到了解真相後的母愛,尤其是母親回來後那場大哭使他更強烈地感受到一種道德的滿足。透過這樣的意外經歷反而鑄就了吳亮慷慨的人格資質,這種成就別人的慷慨可以消除任何形式的罪惡感,當然可以違反其他形式的道德要求了。這時就埋下了吳亮悲劇人物的種子,這顆種子以後遇到合適土壤會漸漸發育成長起來。這裡發生的是對當事人來說悲劇不悲的奇特人文景觀,是在貧窮壓抑下想過體面生活演繹出的連環悲劇。貧窮不一定意味悲劇,如果面對貧窮使人退縮屈辱地服從命運的安排,那就不是悲劇,那叫可悲,只有面向貧窮的挑戰抗爭才有可能釀成悲劇,出於一種道義上的自我犧牲甚至包含道義悖論的挑戰抗爭,形成了複雜的悲劇情節。在這裡,險些造成我們對這裡發生悲劇的錯解誤讀,那就會使我們繼續的敘述發生重大偏差,作品裡的人物就會嘲笑我們甚至在以後的敘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