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部分,中國尚武精神的百年失落:大國無兵,竹水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祿的失策,也是朝廷的失誤。
說無備而戰,大抵還受了“弱國輕強敵”思潮的自我欺騙。相信了義和團,相信了義和團的神咒禦敵(如《閉火門神咒》曰:“北方洞門開,洞中請出鐵佛來。鐵佛坐在鐵蓮臺,鐵盔鐵甲鐵壁塞,閉住炮火不能來。”)誇大了義和團這支“民兵”的作用,自然將正規軍備戰視若兒戲。下面有一份武器清單,是天津城西西沽軍械庫所藏。庚子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那位率部赴京增援使館區的西摩爾,廊坊受阻,步行折回天津,一路疲憊,潰不成伍,這一天,抵達了西沽。瞎貓碰上死老鼠,竟發現了一座清軍軍械庫。一槍未發,守庫的幾個清兵就逃了,西摩爾撿到了一個大便宜。編制這份武器清單的是一位義大利軍官,所以這清單自然落到了義大利駐華公使手中,意公使將這清單復交英國駐華公使,英公使再呈給英國政府,於是一份中國的兵器清單變成了英國人勝利軍檔的一頁。
《關於在天津附近武庫中所發現中國新式軍用物資報告單》
三十六門克伯虜大炮,口徑87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裝在箱中。
六十六門克伯虜大炮,口徑70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英寸。
四十二門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口徑57毫米,摺合英寸。
四十二門諾爾登費爾德式機關炮,口徑47毫米,摺合英寸。
四十二門大炮,其中一部分為諾爾登費爾德式,一部分為上海機器局製造,口徑37毫米,摺合英寸。
十門速射機關炮,口徑37毫米,摺合英寸。
二十門小口徑的速射機關炮。
三萬支具有最新標記的毛瑟槍和曼裡徹式來福槍。
三萬把刺刀,軍用品及其他。
約值二百五十萬英鎊。
按:上清單,不包括數量巨大的軍用物資。槍與炮,都是那個時代最先進的。英國大使說:曼裡徹式卡賓槍的型別,比供給在華作戰的奧匈部隊的那些卡賓槍甚至更為新式,那些克伯虜大炮絕對比德國人所有的大炮甚至更為新式。不但武器先進,而且數量巨大。八國聯軍入京,僅一萬六千人,拿這些武器,可能武裝兩倍於八國聯軍的中國軍隊,而且還佔軍器上的優勢。
好武器睡覺,不知責任在誰。
其三,落後的訓練,低劣的素質,清軍僅可殘民,無力御辱。
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看庚子年間,清軍與義和團鬥,多能勝之。以聶士成部彈壓拳民為例,基本上每戰必勝,如黃村之戰,落垡之役,皆兵到亂平。但面對洋人,始則相抗,終則不支。這還是清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董福祥甘軍,眾逾萬人,攻東交民巷使館。使館守軍僅四百人,攻之月餘,不下,董部死者千人(一說二千人)。清軍之不堪,可見一斑。
下面,有一個對比性事例,頗有意味。插說數語,留待三思。即在八國聯軍入侵行列裡,有一支“中國軍團”,又稱“華勇營”,隸屬英軍。為英國殖民者1899年組合于山東威海。“華勇營”共四百人,佔三千英軍的百分之十三。庚子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這支華人勇營由威海乘船赴天津前線,加入“英軍第一軍團”。六月初一(6月27日),該營參加了進攻北洋軍火庫之戰,六月十三日(7月9日),參加了進攻海關署軍火庫之戰,六月十七、十八日(7月13日、14日)參加了總攻天津城之戰。這支全由中國人組成,攻擊中國城,攻殺中國人的部隊“戰功赫赫”。1902年,其中十二人被挑選出來,遠赴英國參加了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庚子之戰,“華勇營”陣亡二十三人,英國威海殖民當局在庚子戰後,特在威海豎了一座中英雙語紀念碑,表彰“華勇營”的功勳。 “華勇營”存在八年,1906年解散。
有人罵他們是偽軍、漢奸。
罵人並不能改變歷史。對比百年前“華勇營”的善戰與“清軍”的不善戰,後來人似乎應該想到國體、政體、軍制、軍法對人的重新塑造。
當中國人空喊“以夷制夷”的時候,西方人早已悄悄地“以華制華”了。用中國人打中國人,這也是一種因勢利導的發明。由此反證的是:中國人,並不固持家國觀念,殖民化,總是從精神奴役起步。
[註釋]
① 宋玉卿《戊壬錄》,羅惇曧《拳變餘聞》互見。
② 宋玉卿《戊壬錄?立儲始末》。
③羅惇曧《庚子國變記》。
④《清史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