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8章 天子昏聵,聽信讒言,應清君側,當誅蔡義!(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兵部曲即可,隱瞞起來更加容易……”
“況且,只要手中有人頭,其餘人就算有懷疑也不能多說什麼。”
劉賀點了點頭,他的最後一個疑問也就得到了答案。
“陛下,如若範明友等人真的放下了兵權,接下來又如何查明此次徵北之事不戰而退的真相呢?”
劉賀冷笑了一聲。
“丙卿,你覺得這真相還重要嗎?”
“朕料定他們一定會反的,所以根本不需要事後查明真相。”
“朕下那道詔令是想讓沿途郡縣做好守禦的準備。”
“而讓仲父寫信是想讓範明友等人多遲疑片刻,雖然也許用處不大,到朕還是要幫韓增再拖延一些時間。”
原來如此,看來天子真的已經做好了要與範明友“兵戎相見”的準備了。
看來,一切的關口都在韓增的身上了。
他只要搶在範明友之前抵達長安城的“西北大門”漆縣,那麼就能對叛軍形成威懾,擋住範明友等人,保住長安城。
先遲滯範明友大軍的兵鋒,再停掉向北的糧草,並緊急徵調關中的正卒,範明友那幾路大軍最終是會被掐死的。
韓增所部只有三萬人馬,雖然是防守一方,但是既要留兵在五原牽制田順所部,又要抵擋範明友個田廣明所部,仍然有很大的壓力。
更別說如果韓增到不了漆縣的話,那麼範明友這兩路大軍就能進逼長安城,到時候恐怕就真的要靠這幾千郎衛和兵衛來守禦長安城了。
也許是看出了張安世和丙吉的憂慮,劉賀反倒笑了笑說道:“放心,韓增一定會如約抵達的,更何況如今的這個局面,朕也只能相信他的。”
“當然,也要相信北地郡和安定郡的郡國守相和縣令都尉們,他們都是大漢的忠臣,一定不會讓叛軍如入無人之境的,大漢天命未衰!”
“張卿和王吉也要整頓未央宮郎衛和兵衛,以備不時之需。”
“諾!”張安世和丙吉沉聲答道。
……
元鳳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夜,範明友所部三萬餘人和田廣明所部四萬人馬已經近逼到北地郡以北一百餘里的位置了。
騎兵快馬加鞭的話,只要一天時間,就可以順利南返進入大漢的邊境,然後再走一天就可以抵達靈武城下。
而早在三天之前,這兩路大軍就已經在現在的位置上安營紮寨了。
靈武縣就在前方,一抬腳就能過去。
但是此刻,他們不得不暫時停下來等。
等長安“天子”的詔令——縱使他們已經完全不把那癲悖的天子放在眼中了,但是拿到天子下發的准許直接返回大漢返回長安的詔令,仍然可以讓他們免掉許多的麻煩。
入夜之後,整個大營裡的燈火接二連三地亮了起來。一眼看去走去,那連片的燈火就如同草原初秋時常常會燃燒起來的野火,讓人心情恍惚,又敬又怕。
在這可以燒掉一切的野火之下,白晝時常常可以聽到的鼓角聲漸漸平息了下來。
但是,巡邏的腳步聲、應和的口令聲、戰馬的嘶鳴聲和黑暗角落裡的密謀聲……匯聚成了另一種肅殺的洪流,讓整個大營呈現與眾不同的壓抑。
在範明友的中軍大帳裡,這種肅殺而壓抑的氛圍更是到達了極點。
這大帳的大小與尋常主將的大帳相差無幾,但是其中的陳設卻更考究一些,而且一件件都是簇新的模樣。
在塞北能看到這些物件,實在是有一些讓人意外。
在這大帳當中,有六個人。
範明友、霍禹、霍山、霍雲、田廣明和護君使者丁平。
這六個人出現在這大帳當中,本身就透露出一種詭異。
範明友是度遼將軍,乃是本路大軍的主將,此刻卻沒有坐在上首位——佔據此處的不是別人,正是霍黨口中的“小將軍”霍禹。
而其他的五人此刻分為兩邊坐在下首位上,狀貌都甚是恭敬小心,為小將軍霍禹馬首是瞻。
而另一處詭異的地方則是田廣明,他是另一路大軍的主將,按照道理來說是不可以離開自己的大軍的,出現在此處也是反常至極。
眾人面前的案上擺著在著大漠上堪稱是豪奢的吃食,但此刻卻已經冷得像冰坨子一樣了,沒有一點的熱氣,在搖曳而昏黃的燈光下散發出一種令人反胃的油膩的顏色。
那杯盤碗筷更是原原本本地擺著,沒有絲毫動過的痕跡。
這一切都預示著,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