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3章 革尚書署,行六部制,先掌玉璽,後奪虎符!(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賀就接著往下講了下去。
“眾位愛卿,朕先想問問你們,朕親政之後,除了改元之外,這頭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這兩句話中意有所指,在場的眾人立刻就明白天子想要問什麼,但是他們卻都有一些猶豫,不願意說出來,似乎有顧慮。
最終,還是坐榻被排在靠後位置的魏相站了出來,行禮說道:“陛下親政之後,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要將朝政真正地掌握在手中。”
這是一句廢話,也是一句實話。
親政的過場已經走完,那麼如何將大漢帝國的朝權握在手裡,卻還要廢一番周章和功夫。
不用一些手段,親政之事說不定會徒有其表——天下大事到頭來仍然有可能決於霍氏。
“魏卿對此事有何高見?”劉賀問道。
“陛下先要將這尚書署控制住。”
魏相斬釘截鐵地往下說去。
“如果尚書署仍由霍光領事,那麼群臣章奏自然仍由他來處置,朝政也還需要經過霍光之手,這自然是極為不妥。”
“魏卿,你的意思是讓朕撤掉大將軍那領尚書事的職務嗎?”劉賀問道。
“正是!”
魏相說出的這兩個字引來了其他人的側目。
張安世和劉德都沒有說話,但是他們眼中的輕視卻遮掩不住的。
撤掉霍光的領尚書事,這談何容易。
哪怕現在天子已經親政,而且又獲得朝堂上大多數朝臣的支援,但是對霍光本人直接“下手”,仍然需要勇氣。
“啟奏陛下,微臣並不同意魏公的說法,現在貿然撤掉大將軍的領尚書事一職,未免太急了一些,要緩緩圖之。”張安世站出來否定了魏相的提議。
溫室殿裡的人並不多,劉賀看到張魏二人的表情都有一些激動,不免覺得有趣。
這張安世不是最想要快些剷除霍黨的人嗎?
為何今日卻提出來要“圖緩”了
劉賀點了點頭,示意張安世往下說。
那日在溫室殿裡,敢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血書詔上的朝臣,都是值得劉賀信任的。
尤其是經過這十幾天的考驗,劉賀更能看出他們對自己的忠誠。
然而忠誠是忠誠,他們的性情是不一樣的。
丙吉老成持重,張安世謹小慎微,劉德性情剛毅……
各有各的優點,但是,這些優點有可能也是缺點。
張安世得到天子的許可之後,就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在十幾日之前,陛下曾經說過一次,如今大將軍的手中仍然在漢軍當中有極高的威望,所以還不到將其徹底拔出的時候,更不能讓其鋌而走險。”
“所以陛下才會親臨大將軍府,用皇后提前入宮和丹書鐵券之事,換得大將軍暫時打消顧慮,而不影響漢軍的徵北大事。”
“如今,大將軍在軍中的威信沒有半分的削弱,大軍的捷報更是隨時都可能傳回。”
“現在貿然解除大將軍領尚書事的職務,說不定會讓大將軍鋌而走險,陛下的謀劃豈不是會付諸東流?”
張安世說得頭頭是道,在這三言兩語之間,就把天子的謀劃說得清清楚楚了。
“世人都說張公為人謹慎,今日這番高論確實是讓下官佩服,但是張公可曾想過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將霍光從尚書署裡抬出去,那陛下能算得上親政嗎?”
魏相的品秩和張安世相當,但是今日的官職只不過是御史中丞,地位遠遠不如前者。
更不說張安世還有一個要進宮當婕妤的妹妹,也是魏相不能比的。
但是魏相這幾句話看似在褒揚張安世,實際上卻滿是譏諷的意味,讓張安世有一些不悅。
張安世倒是有樞機朝臣的風範,他沒有計較這點冒犯,而且面不改色地說道:“只要陛下多去尚書署坐陣,那麼霍光就只能輔政,不能獨斷。”
“張公豈不是要讓陛下去盯著這霍光?陛下雄才大略,怎可以為了一個區區霍光滯留尚書署?”
……
就這樣,這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著。
開始,他們還能就事論事,但是越來越激動,言語中對對方的譏諷之意也是越來越明顯。
最後,二人竟然都有一些坐不住了,紛紛離開座榻,似乎真的想要和對方立刻較量出一個高下。
旁人倒是有勸阻的意思,但是卻沒有插上嘴的機會。
與此同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