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6章 朕奪九分朝權和五分軍權,仲父可願意?(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隔日的晨間,溫室殿內,劉賀召見了霍光。
這是天子親政之後,第一次與召見霍光,自然不是簡單的見面,而是要劃清權力的界限。
劉賀氣定神閒地看著霍光,從他的臉上捕捉到了一絲頹敗的跡象。
權力是春藥,能讓人容光煥發——霍光即將交出手中一半的權力,自然會蒼老許多。
“如今,陛下已經親政了,以後要多去尚書署,批覆章奏、決斷朝政、用符用印,都要陛下決斷……”
“親政的詔書,老夫已經讓尚書署擬好,並通傳天下了,各郡國很快就會收到詔書的,定會讚頌陛下勤政的。”
說話之間,霍光的臉色和平日沒有區別,仍有宰輔大臣和當朝國丈的威嚴。
但是他自己仍然從中品嚐到了不易覺察的酸澀。
從孝武皇帝晚年一直到現在,歷經三朝,尚書署一直都由霍光掌握。
批覆章奏、決斷朝政,任免朝臣……雖然一道道詔令上落的是三代天子的款,但幾乎都出自霍光之手。
如今突然交還這朝政的最終決斷權,霍光又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呢?
未來的日子,霍光也許還能利用自己的“餘威”來影響朝政的走向,但是終究要暫時退到次要的位置上了。
每每想到這裡,霍光就會對眼前的天子生出一種複雜的情緒——四分忌憚,三分怨恨,兩分心虛和一分欣慰。
天子仍然叫他仲父,但是他與天子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種亦師亦父的關係了。
“尚書署正堂也已經重新整修過,陛下隨時可以駕臨,親理政事。”
霍光說罷,就將一份上書呈到了天子面前,裡面列滿了天子每日固定要做的一些事情。
劉賀不動聲色地接了過來,他草草看了一眼,就放回了案上。
零零總總,千頭萬緒,非常瑣碎。
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批覆群臣章奏,以此決斷朝政。
尚書署收的百官上書或章奏,和御史大夫府收的臣民上書,形制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內容卻不一樣。
前者以實務居多,天子必須有所決斷;後者則務虛,天子不需一一回應。
透過這兩種的途徑上書的人群也不一樣,御史大夫府所收的上書更多來自民間。
“仲父,這尚書署一天大約會收到多少份章奏?”
“老夫沒有細數過,少的時候十份,多的時候有一二百份。”
“那批覆一份章奏,所要花費的時間是幾何?”
“快的話不過片刻,發給幾位尚書按照成制處置即可……”
“但如果所奏之事是大事,那麼陛下就要召集朝臣共同商議,時間是長是短,就說不清楚了。”
身為天子,親政之後,仍然不可能獨決斷所有朝政。
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問題。
事必躬親,恐怕要累死在那尚書署裡。
所以尚書署協助天子批覆章奏、處理朝政的作用無可替代,只是不能讓一人獨大——不管是昔日的霍光,還是以後的某個人。
在原來的歷史中,正是因為獨掌大權的領尚書事層出不窮,才將大漢天子架空,以至於朝權旁落,朝堂混亂,朝政不通。
因此,劉賀今日向霍光提出的六部尚書制,就是修正中朝制的一塊補丁。
“那一夜在大將軍府裡,朕和仲父說過,仍然要仲父來輔佐朝政。”
“尚書署是大漢朝政樞紐,仲父仍會是領尚書事,掌管尚書署。”
霍光“告病”,丙吉代行領尚書事時,劉賀定下過批覆章奏的原則。
如今,他又原封不動地把那幾句話給搬了出來。
重要又緊急的章奏,立即呈送天子。
重要不緊急的章奏,可以先登記造冊,擇日呈送天子。
不重要卻緊急,由尚書署按照成制自行決斷。
不重要且不緊急的,由尚書署召集相關朝臣商議之後再決斷。
說完之後,劉賀才問道:“仲父覺得這樣安排可還有幾分道理?”
霍光有些意外,他原以為天子迫不及待地親政,一定會死死地將尚書署握住。
他沒想到天子竟然還會讓自己繼續出任領尚書事。
雖說“重要而緊急”的章奏要立刻呈送天子,但是天子畢竟沒有治理朝政的經驗,這就給了霍光留下了操作的空間。
居然可以再拿回一些權力,簡直是意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