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4章 行募兵制擴軍,九月再伐匈奴,定要除根滅種!,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劃即可。

劉賀雖然非常“獨斷”地做出了決定,但是也看出了張安世等人有顧慮。

所以並沒有急著往下說要“怎麼做”,而是又解釋了一番“為什麼要做”。

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大漢去年只是一時受挫,但匈奴卻是元氣大傷。

現今這個時候,是對匈奴發起最後一戰的最佳時機。

在劉賀平和與細緻的解釋之下,張安世等人慢慢地接受了天子的理由。

他們看得出來,天子不是好大喜功,不是窮兵黷武,而是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這心頭大患。

半晌之後,劉賀終於才又將自己的理由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張安世等人心中的疑惑少了許多。

“朕的話全部講完了,眾卿覺得可還有幾分道理?”劉賀平靜地問道。

張安世等人雖然依舊是在沉默,但與剛才的沉默卻不大一樣。

剛才,他們是在以沉默反對此事,如今卻是以沉默思考此事。

天子說得對,匈奴和大漢既然是世仇,那麼就不能有僥倖的心理,更不能給匈奴翻身的機會。

今年,就是大漢徹底消滅匈奴的最好的機會。

若是能畢其功於一役,將匈奴人徹底趕到漠北更北,或者直接屠盡匈奴人……大漢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過程中,當然還會有大漢好男兒戰死疆場,但卻可以讓大漢後世的百姓得利。

能完成這樣一個豐功偉績,是要青史留名的。

這不僅對大漢天子有誘惑力,對當權掌事的朝臣也有誘惑力。

“聽陛下一席話,微臣茅塞頓開,認為此戰可行。”內閣大學士張安世已經被說服了。

“老臣不及陛下知兵,如今亦覺得陛下所說的方略乃上上策。”趙充國也點頭讚許道。

“微臣以為,此戰若能取勝,匈奴在西域再無立足之地。”韓增最後一個附和著說道。

大將軍、衛將軍和驃騎將軍都已經不再反對,剩下的幾個人自然也沒有反對的意見了。

“如此甚好,君臣一心,上下用命,漢軍一定當所向披靡!”劉賀拍案讚道。

“臣等定當竭力而為。”眾人齊聲說道。

張安世等人的身子坐直了一些,準備像以往一樣,準備與天子商議出兵的細節。

點將、選兵、調糧……這些事情非常繁瑣而複雜,都需要一項一項細細地討論。

幸好去年出兵的時候,還囤積有大量的糧草、武器和戰馬,並沒有完全折損殆盡,倒也省了許多事情。

但是,讓張安世等人有些意外的是,天子沒有直接下詔,而是對著門外拍了拍手。

在眾人疑惑的眼神當中,一直守在門口處的侍中樊克跑了出去,而後又跑了回來。

而在他的懷中,則多了一樣讓張安世等人兩眼發暈的東西——竟然又是書!

眾人“眼睜睜”地看著樊克把書分別放到他們的面前,伸長脖子看了一眼。

封面上寫著四個大字——《武備會要》。

這一刻,張安世等人終於咂摸過味來了:這不僅是一次出征,更是一輪新政。

天子是要借出徵匈奴的機會,對漢軍進行一番改制。

有了前兩輪新政打樣,眾人知道這一輪新政也一定會讓漢軍“傷筋動骨”。

但是他們卻沒有流露出太多反對的意思。

既是不願,也是不能,更是不想。

“不願”是因為軍權過於敏感,是天子不可觸碰的逆鱗。

即使是內閣大學士,也不敢在此事上輕易置喙,否則極易遭到天子的猜忌。

“不能”是因為眾人在漢軍中的威望有限,不足以阻止天子改制。

縱使是剛剛立下大功的趙充國和韓增,威望也沒有達到如日中天的地步。

況且,烏孫國取得大捷的事情很快就會傳播出去,到時候,天子才是那個用兵如神的人。

霍光倒臺之後,漢軍之中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只有天子才可以填補進去,他人無法插足。

“不想”自然是因為兵事非常繁瑣複雜,不是“文官”可以隨意發表議論的。

魏相、韋賢和劉德這幾個人對兵事幾乎毫不瞭解,自然無法表態。

於是乎,劉賀這針對漢軍的第三輪新政,竟然沒有在內閣中遇到任何的反對。

“諸位愛卿,朕說過,新政的目的是要富民強漢。”

“大漢變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