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9章 來日若有儒生說酸話,就莫怪朕兇殘了!(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賀與兩位老臣“交心”時,石渠閣裡發生的一切,就在長安城裡飛快地傳開了。

從午時開始,一道道讓天下震動的詔令,就源源不斷地衝出了未央宮。

午時,推行科舉制和庠學制的詔令搶先發出,在長安城的告亭裡貼了出來。

未時,決定刊印通行版經書的詔令又接踵而至,貼在了上一份的詔令旁邊。

申時,裁定《聖訓正經》、建聖賢祠、天子尊為宗聖的詔令又緊隨其後,引起新的轟動。

酉時,參加石渠閣辯經的儒生們魚貫而出,乘坐安車穿過北闕廣場的人群,散入長安城。

每一次有人從未央宮的北門出來時,滯留在北闕廣場上的儒生們就會引起一陣騷動。

一些儒生會跟著傳令的謁者暫時離開,慌里慌張地朝著最近的告亭跑去,一探究竟。

不多時,他們又會帶著在告亭裡看到的詔書內容,跑回北闕廣場,大肆宣揚。

緊接著,北闕廣場上的小騷動就會變成大騷動,並且愈演愈烈。

週而復始,這樣的戲碼一日之內上演了許多次。

一道道詔令,一個個訊息……都給儒生們的內心帶來了極強的衝擊。

其實,受到衝擊的又何止是這些儒生呢,恐怕還包括大漢天下無數的臣民。

北闕廣場時不時爆發出排山倒海的喧譁聲。

這喧譁聲的動靜雖然大,卻又保持著一定的秩序。

因為執金吾安樂非常有先見之明,又調來了一千巡城亭卒。

這些巡城亭卒手上拿的可就不只是包鐵木棍了,還有短戟和弓弩。

在一輪又一輪的喧鬧,儒生們知道天子贏了,也儒林徹底變天了。

站在北闕廣場左側的寒門庶族們激動萬分;站在北闕廣場右側的世家士族們則垂頭喪氣。

酉時之後,這些儒生們才成群地撤離,雙闕之間重新恢復了平靜。

一直騎在馬上嚴陣以待的執金吾安樂不敢有絲毫懈怠,直到最後一個儒生離開,他才長吁了一口氣。

今日他沒有機會到石渠閣一睹辯經的盛況,但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懷疑過天子會取勝。

所以他也非常擔心這訊息一旦傳出,圍在北闕廣場上的儒生們會做出什麼過激的事。

幸好,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北闕廣場和未央宮北門安然無恙。

穿戴著全套扎甲的安樂抬起頭,朝西面看了看掛在天邊的夕陽,又回身看了看身後的未央宮,心中自得而愉悅。

天子取得了酣暢淋漓的大勝,自己何嘗不是又立下了一個大功呢?

……

北闕廣場復歸平靜,但是長安城的各條閭巷中卻開始熱鬧了起來。

接下來的許多天時間裡,街頭巷尾熱議的都是石渠閣辯經的事情。

在口耳相傳之下,儒生、官員、百姓們逐次知道了石渠閣辯經的整個過程和所有細節。

嚴彭祖被天子訓斥,小人儒與君子儒的區分,石渠四句橫空出世,天子註疏十三經,百家合流,天子成聖……

這些事情經過人們的演繹,迅速在長安城傳播開來,並向著長安城外蔓延而去。

不管立場是什麼,人們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天子是當今第一大儒。

石渠閣辯經結束之後的第三天,《長安月報》又臨時增刊了一期。

以往,《長安月報》總會刊載五花八門十多篇記事文,但是這一次只刊登了一篇記事文——《石渠閣辯經始末》。

這篇記事文鉅細無遺地將石渠閣裡發生的事情記錄了下來,毫不保留地將此盛況展現在天下人的面前。

這份《長安月報》剛在酒肆和飯肆裡露面,立刻就被搶購一空。

甚至有人出價一金購買一份,這讓搶先出手的人發了一筆小小的橫財。

一時之間,竟然有了長安紙貴的說法。

這些價值不菲的《長安月報》被買下之後,又透過快馬迅速地送往了關東各郡國,在遠方引起更大的波瀾。

《石渠閣辯經始末》一出,石渠閣辯經之事引起的喧囂到達了極點。

連不識字的販夫走卒,都會在茶餘飯後,對這件事情發表幾句議論。

與《長安月報》一同在長安城風靡的,自然還有那《聖訓正經》——太學給每一家精舍都送了一整套的《聖訓正經》。

如果說之前還有儒生心懷不滿,當他們讀到《聖訓正經》之後,就再也不敢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