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8章 朕認為董仲舒太狹隘,其言不如改成【百家合流,獨宗儒術】!,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他各派的擁躉想要出仕而不得,索性就不出仕了。
現在,其他各派的擁躉有了出仕為誘餌,也會去適當學儒。
天子遠謀如此,天下之幸,儒術之幸啊。
雖然心中對天子多了許多的認可,但是韋賢仍然板著臉,不苟言笑。
“韋閣老,你可還有什麼疑問嗎?”劉賀問道。
“陛下高屋建瓴,老臣比追不及,這科舉制和庠學制老臣認為有可取之處。”
“而‘百家合流,獨宗儒術’更是高瞻遠矚,陛下精通儒學,乃當代大儒。”
“剛才冒犯天顏,請陛下降罪!”韋賢說完,終於彎下了挺得筆直的腰,跪在地上向天子行禮請罪。
劉賀終於逼著韋賢認輸低頭了,但是他卻並沒有感到任何的高興——韋賢仍然是話裡有話。
韋賢對‘百家合流,獨宗儒術’倒是大加讚賞,但是對庠學制和科舉制還有所保留。
說“科舉制和庠學制有可取之處”,那就是還有不可取之處咯?
這個老賊,真是可惡又難纏。
劉賀沉默地想了想,很快就明白問題出現在了何處——通行版經書的問題!
“韋閣老不必請罪,朕說過了,今日在此,無人有罪。”劉賀故作怕平靜地說道。
“陛下高瞻遠矚,老夫心悅誠服,但是對這科舉制和教育制,老夫還有一事,想請陛下三思而行。”
“何事?”劉賀冷漠地說道。
“裁定通行版經書一事,望陛下收回詔令。”韋賢再次下拜說道。
幾個月之前,劉賀第一次在長安城試行科舉制時,就下詔要裁定通行版經書。
劉賀提出此議的時候,就在儒林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儒生都強烈反對。
若不是在那之前,劉賀藉著夏侯勝“誹謗孝武皇帝”的事情,抓了一批朝堂上的賢良文學。
儒生們恐怕會大鬧特鬧的。
看來,這是推行科舉制和庠校制的最後一個阻礙了。
反對此事的不是普通的儒生,而是有名望的大儒們,甚至巨儒們。
天下大儒不願讓天子來裁定通行版經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失去解經權。
在如今的大漢,雖然被立為博士官的稱為官學,但是私學傳播仍然十分旺盛。
甚至可以說私學強過官學——私學流傳得足夠廣,朝廷不得不將其立為官學。
而且,這幾家被立為官學的學派,其實只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但是並不會對朝政產生實際的影響。
但是,如果天子裁定出通行版經書,那事情徹底就變了——官學的地位會迅速提高並且開始更直接地影響朝政。
郡學、縣校和太學教的是通行版經書;科舉制考的也是通行版經書。
如此一來,天下儒生還哪裡會去學私學各派的經意呢?
更別說儒生在庠校中,還能領到一個月幾斛的粟米,也非常誘人。
在庠校制、科舉制和粟米這些措施的加持之下,通行版經書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官學。
估計用不了多久,除了被定為通行版經書的那幾家官學之外,其餘各派就會逐漸消失於草莽之中。
而一旦民間私學的各家各派消失了,被立為官學的那幾家學派又怎麼還可能與天子分庭抗禮?
狡兔死,走狗烹;燕雀盡,良弓藏。
沒有了需要籠絡制衡的私學,被立為官學的各家各派也會失去利用的價值。
到時候,儒家和儒術,豈不是就任由天子擺弄和使用了?
那與內官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韋賢反對“通行版經書”,實際上反對的是“用通行版經書來做科舉的取士標準”。
試可以考,百家之學可以加,但不可只考一家儒經,儒術內部要百花齊放,各家各派要一同分享解經權!
天子手中只要沒有通行版經書,那他就不可能將儒術和儒生操控在手中!
從韋賢的視角來看,他對“五經”都非常精通,師承大儒江公,是治《魯詩》的大儒。
而《魯詩》如今更是已經被立為官學,所以,韋賢所學的《魯詩》被裁定為通行版經書的可能性極高。
但是,為了儒學的長久利益,韋賢仍然要阻撓天子。
韋賢這堅決的反對,自然讓劉賀非常不悅!
他沒有立刻回應對方的請求,而是任由他跪在地上。(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