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6章 孔家人抵達長安,好大的排場啊!還不領天子的情?!,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支車隊的儀仗屬於卿大夫的等級,孔霸如今有一個諫議大夫的虛職,用這樣的車仗符合禮制。

倘若來的是褒成侯孔安國,那麼車仗就會換成列侯的等級。

而在這卿大夫儀仗幾十丈之後,還跟著另一支由十幾輛安車組成的車隊,並有四五十騎士護送。

想來這後面的車隊就是孔家的子侄輩或者使喚的奴婢了。

扈從隨員沒有混入儀仗,而是涇渭分明地分成兩部分——不愧是仲尼的子孫,嚴守禮儀的規則。

在儒生們不斷的點頭稱頌之下,孔霸的車仗終於平穩地停在了城門外。

韋賢、王式和後蒼這幾個儒林耆宿急忙迎了過去,而薛廣德這些中生代大儒也緊隨其後。

再往後的儒生們就沒有這個資格了,他們只能乖乖地站在原地,用期待而殷切的目光看著儀仗最高大的那輛安車。

韋賢等人來到那輛安車側前方的時候,車門恰好緩緩開啟。

一個五十多歲的儒者,氣定神閒地從車上下來了——此人正是孔子的十二世孫孔霸。

身形瘦高,鬚髮半黑半白,高額長髯,滿面紅光,腰間佩劍……像極了太學和精舍中那孔子畫像上的仲尼先師。

在場的儒生,不管老少,心中立刻就又生出了幾分敬意。

孔霸要比韋賢他們三人小了十餘歲,但是在氣勢卻絲毫不輸,甚至更有“德高望重”者的威嚴。

“次儒,許久不見,你的精神還是一如既往地精進啊。”韋賢親切地喊著孔霸的字號,率先問道。

“誒呀,韋公遠迎,實在是多禮了,你我上次在長安見面,也是三年之前了吧。”孔霸回禮謝道。

“一別三年,這長安城發生了許多的變故,今日有物是人非之感。”韋賢感慨良地說道。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孔霸探頭看了看不遠處的城門,將董子的一句名言脫口而出。

“次儒,你我也多年不見了,上次去曲阜向孔儒問學,竟然也有六七年了。”一邊的王式也過來與孔霸見禮。

“王公也多禮了,伱我都是齊魯之人,算是鄉梓,有勞遠迎。”孔霸雖然回禮,但是卻不像對韋賢那樣熱絡。

韋賢早已經去信給孔霸,他早已經知道王式的立場,自然不會過於熱情。

“次儒,恭候多時,一路奔波,有勞了。”後蒼也笑著向孔霸行禮。

“近君也多禮了,你我也有鄉梓情誼,不必如此多禮,是我應該向你行禮。”孔霸鄭重其事地行了第三個禮。

三個儒林耆宿都與孔霸都見過禮之後,才輪到身後年輕些的薛廣德和田王孫等人走過來,執弟子禮與孔霸見禮。

他們年齡相差無幾,但是狀貌仍然非常恭敬。

不管過來見禮的人是誰,也不管之前有沒有交情,孔霸都禮儀備至地回應,沒有絲毫的倨傲和疏遠。

一切都恰如其分,符合儒家的中庸和禮制,再次讓前來相迎的儒生們,心生感到敬佩。

孔霸與“有名望”的大儒寒暄完之後,就又朝前走了幾步,面向那些年輕的儒生,神情肅穆地站住了。

與此同時,孔霸身後那些孔姓子弟們和孔家奴婢也全部都下車下馬,一同規規矩矩地站在儀仗的旁邊。

“縣官有詔,要在石渠閣辯論經意,裁定通行版儒經,實乃儒林盛舉……”

“次儒此次奉詔前來,只是盡責行事,想為儒林和儒生說幾句話而已……”

“如今初至長安,還未來得及做任何的事情,就得到諸公這番禮遇,實在受之有愧,在此謝過諸公了。”

孔霸氣定神閒地說完這番話,就朝著幾丈之外那百餘名儒生行了一個深深的大禮,他身後的孔氏子弟亦同樣行禮。

城門下的儒生年長者不過三十多,年幼者只有十七八而已,許多人沒有見過孔霸,今日只是慕名而來罷了。

能見到與先師仲尼有幾分相似的孔霸,本就是激動萬分,如今得到這樣的禮遇對待,更是覺得惶恐和受寵若驚。

一陣騷動,一眾儒生不管是庶族還是士族,連忙斂容正視,在幾個年長儒生的帶領下,崇敬萬分地向孔霸回禮。

整個場面長幼有序,恭謙有禮,盡顯儒林風範,令人動容。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諸公不必在此處虛耗時間,都回去讀經去吧。”孔霸語重心長地說道。

“諾,孔儒教導有禮,我等受益匪淺!”一眾儒生朗聲而答,卻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