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9章 長安放炮驅邪祟,群臣進諫禁火藥,皇帝冷笑訓百官!,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人們以為這鞭炮根本就不可能響的時候,那些紅黑相間的長蟲猛地跳了起來,噴出了眼花繚亂的火光!
接著,一陣排山倒海的“噼裡啪啦”聲在北闕廣場上突然響起!
在驟燃驟亮的火光之下,綿延不斷的巨響,即如萬馬齊奔,又如驚濤拍岸。
滾滾而起的濃煙,比邊塞上警備匈奴的狼煙還要猙獰和肆無忌憚。
這摧枯拉朽般的動靜讓所有人心驚肉跳,三魂六魄紛紛離體,汗毛直豎,全身顫慄。
若不是百姓們早知道此乃工官的秘法,定然以為這北闕之下就是大開的鬼門,讓惡鬼四散而逃。
許多孩童當場就被嚇得哭了起來,不少老人險些昏厥過去,婦女們更連連尖叫,男子亦有懼色。
但是很快,他們就由怕到驚,又由驚轉喜,因為這聲響是吉不是兇。
既然是為了趕走隱藏在城中的邪祟穢物,自然應該是動靜越大越好!
現在這樣大的動靜,還有哪些惡鬼邪祟敢逗留在這人間呢?
鞭炮真是神物啊!定能趕走所有的不祥!
而能造出此物的天子,更是神人,定能保佑大漢百姓風調雨順的。
於是,把百姓們不再害怕了,更開始無師自通的跟著擺手喊好,似乎想讓動靜更大一些。
他們希望死去的人,不管冤死的還是該死的,都能化作青煙離開長安城,莫在來年搗亂。
此時的大漢百姓只當鞭炮是驅邪之物,卻還不知道,此物爆發出來的能量卻可改天換地。
……
百姓們在北闕廣場上高聲呼喊時,在那幾十丈高的丹墀之上,百官公卿亦感受到了鞭炮的威力。
天子前幾日就特地下了詔令,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員,今日務必到丹墀上來觀禮,無故不得缺席。
所以此刻,丹墀上滿滿當當,足足來了六七百人:只有不到五十人有坐榻,其餘人只能規規矩矩地站著。
他們離北闕廣場遠了些,但也被鞭炮的動靜驚得目瞪口呆,不少人的嘴巴張開之後就沒有再合上。
當鞭炮的動靜逐漸停歇,百姓意猶未盡地散場,濃煙仍然甚囂塵上的時候,他們眼神複雜地看向了天子。
有畏懼、有敬意、有欽佩……天子真乃神人也!
但不少朝臣亦有擔憂和不滿:這鞭炮確實蘊含著偉力,但也過於暴烈剛猛,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啊。
如果天子也是一個暴烈剛猛的國君,對大漢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朝臣臉上的百態,劉賀看得清清楚楚,也猜到這鞭炮的動靜是一定會引起震動和不滿的。
今日過後,恐怕會有不少朝臣會對自己有非議。
但是劉賀不在意,今日命他們來看鞭炮,就是要在變法行新政之前,再敲打敲打他們。
等硝煙散盡之後,劉賀終於站了起來。
朝臣看到了天子的動靜,紛紛面向天子,神色立刻變得肅穆莊嚴。
“眾位愛卿看了這鞭炮,覺得如何,可能驅邪避祟?”劉賀問道。
“陛下多智哉,能想出此秘法,實乃常人之所不及!”韋賢說道。
“微臣與韋公所想一致,陛下乃神人也!”丙吉亦答道。
“此物若是能用於沙場,定能威懾匈奴,只是還不知如何使用?”趙充國說道。
……
朝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除了趙充國說到了點子上之外,其餘人主要還是在奉承。
最後,倒是大司馬大將軍張安世站了出來,對天子進行了一番中規中矩的勸誡。
“陛下,微臣以為鞭炮一物雖有神力,卻過於暴烈,亦不合儒家中庸之道……”
“所以此物的秘法不宜流傳至民間,只能用於祭祀與典禮,方為正道。”
張安世說完之後,劉賀似笑非笑地點了點頭,這讓那些喜歡進諫的雜號大夫們看到了訊號,紛紛站出來湊熱鬧。
“陛下教化百姓仍然要立足於儒經,不可用奇技淫巧。”
“鞭炮火藥皆剛猛暴烈之物,雖能驅邪祛崇,恐怕亦會衝撞神明和先祖,不應常用。”
“持中庸之道方為禮,這鞭炮不合中庸之道,亦不合禮也。”
這些儒生出身的朝臣連連進諫,雖然劉賀無所不應,但是心中卻有些不悅。
朕只是放個鞭炮而已,就引來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諫言,過幾日行新政你們恐怕也要嘰嘰喳喳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