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章 內閣低頭,皇帝獲勝;先分勝負,再定生死!,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韋賢問道。

“縣官對這名錄不滿意,無非是我等沒有將那些出身微末的法吏選出來,我等改一改,讓縣官面子上過得去就是了。”

張安世已從剛才的震驚中回過神來了,自然很容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恢復了儒雅朝臣的模樣。

“如此一來,我等與那些只會對縣官唯命是從、搖唇鼓舌的妾婦之徒有何區別?”劉德恨恨地說道。

“建德此言太悲了,縣官有雄才大略是好事,而且不可能處置所有的政事,終究是需要我等輔佐的。”

“就拿這變法行新政來說,縣官雖然先罷掉了三公和尚書署,但不仍然是對我等委以重任嗎?”

“我等今後小心一些,縣官看得到的地方我等要顧及縣官的臉面,縣官看不到的地方我等默默做好即可。”

“縣官是大漢的天子,想要掌控朝權自然也是為了這天下,我等身為臣子,哪裡又能與縣官針鋒相對呢。”

“以後,我等自然要跟著天子的腳步走,抓大放小,倘若縣官真的犯了大錯,我等再出來當諍臣也不遲。”

“其餘的時候,還是默默地替天子分憂更好一些。”

張安世的這一番話說得非常得體,明面上看仍然不失為忠臣的赤子之心。

就是劉賀聽到了這番話,也不得不贊同其中大部分的內容,但是張安世不會想到,壞就壞在那少部分的內容上。

張安世非常聰明地將許多話的深意隱藏了起來:要當忠臣,但是這忠臣不一定討天子的喜歡。

因為身份和境遇大致相同,張安世這番話的深意自然被身邊三個“同道中人”聽進了耳朵裡。

他們幾個人不由得連連點頭,臉上的表情非常微妙和謹慎。

“子儒說得有理,縣官有雄才大略,我等只要盡心負責即可,終有一日,縣官會知道我等苦心的。”丙吉也說道。

“可是天子說的這新政變法,我仍然覺得有些看不準,剛開始就如此驚天動地,將來恐怕……”劉德仍然擔憂道。

劉德是幾個人當中最為悲觀的,他出任宗正多年,深知歷代天子對宗親的看法都頗為微妙。

如今,天子推行的第一項新政就是對中朝和外朝進行改制,獨掌朝權的權勢之心昭然若示。

在這種情況之下,與皇權若離若即的宗親恐怕會再次受到衝擊,諸侯王的日子恐怕比以前還要不好過了。

劉德不是諸侯王,但是他畢竟也是宗親,還是宗親的領銜人物,誰知道下一刀會不會砍到自己的身上呢?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劉德不敢說出來,常山王和膠東王他們已經到自己府上去過了,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身為宗親領銜人物,劉德對這新政並不能置之不理。

丙吉比張安世、劉德穩重一些,比韋賢更知實務一些,所以他對天子變法行新政之事,要好感多過惡感。

當下,他已經看到了劉德都有一些怨氣

“建德啊,你莫要擔心,縣官也說了,變法行新政是為了富民強漢……”

“縣官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看得比我等要長遠得多,這新政說不定真的能富民強漢也說不定。”

“倒霍的時候,縣官許多舉動不也讓我等看不懂嗎,但到了最後不都證明縣官做的是對的嗎?”

“子儒剛才說得很對,我等先跟著縣官走,若是變法的路走對了,陛下是聖君,是大漢之幸。”

“但是若變法的路走錯了,我等再站出來當諍臣,以死進諫,這倒也算是盡了為人臣的本分。”

丙吉發自肺腑的這幾句話和張安世剛才的那番話連在一起,一硬一軟,相得益彰,讓幾人都有一些動容。

他們終於還是想起了為人臣的本分。

是啊,若天子真的能透過變法新政,實現富民強漢的目的,莫說是讓他們當這吃力不討好的內閣大學士。

就是讓他們到蒼梧郡的小縣,去當區區的屬官吏員也未嘗不可。

“丙公說得有理,我受教了。”劉德由衷地說道。

“三日之後,我邀諸公到府上一聚,可否賞光?我等以後要多聚一聚了。”張安世發出了邀請。

“恭敬不如從命。”幾人連聲說道。

“好,那我等就先進屋去,將這光祿勳的奏書重新票擬過,今日散衙之前再呈送給天子。”

“諾!”幾人當即就答了下來,連忙反身回到內閣值房裡去了

天子給了他們體面和迴轉的餘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