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7章 皇帝大鬧朝堂1:打壓世家,扶持寒門;裁撤丞相,罷免三公!,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署管轄,所以已無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第一項新政,就是罷丞相!”
劉賀緩緩地說完了這幾句話,當最後一句話在前殿響起的時候,那合抱粗的棟樑似乎都震顫了一下。
百官公卿臉上的表情由急到疑,又由疑到驚,再從驚到懼。
丞相啊,這可是百官之首,是何等尊崇,居然就被天子這輕飄飄的一句話裁撤了?
孝武皇帝之後,丞相的權責越來越小,那丞相府一日比一日破敗,常常是“狐兔翔我宇”的淒涼畫面。
可是這一二百年來,丞相始終是朝臣的終極理想啊。
天子毫無準備地說要裁撤,百官公卿又怎可能波瀾不驚地接受呢?
不少人又想起了蔡義,此人難不成就是最後一任丞相?難不成是最後一個憑藉擔任丞相而封侯的人?
那運氣簡直是太好了。
百官公卿也漸漸地回過味來了,剛才天子讓蔡義告老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裁撤丞相了。
而此時,最為尷尬和不知所措的自然就是張安世和韋玄成了。
他們一個是大司馬大將軍,一個是御史大夫,和丞相同為三公,天子一句話,就裁撤了丞相,那大司馬和御史大夫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陛、陛下,丞相雖常常虛置,但是數百年來都是百官之首,沒有丞相總領百官,恐怕百官人心浮動……”張安世嘗試著進諫了一句。
“沒有了丞相,朕就來總領百官吧,百官會人心浮動嗎?”劉賀輕飄飄地說道。
“這……”張安世被這句話給問住了,半張著嘴不知道如何往下接著說。
他很想要再繼續進諫,卻又不知道從何“諫”起,由天子總領百官,說到底沒有什麼毛病,但似乎又不符合成制。
可是天子既然要變法行新政,那本來就是要改變成制,又怎麼可能沿用成制呢?
當張安世還想著與天子在丞相之事上週旋一番時,天子早已經暗度陳倉,將手中的刀悄無聲息地砍向了他。
“另外,既然罷免了丞相,那大司馬和御史大夫也不宜再高於九卿,從今日起……”
“大司馬府和御史大夫府位同九卿,大司馬和御史大夫的品秩從萬石降至真兩千石。”
“以後大司馬只管養兵,不問用兵,若有徵伐用兵之事,由朕從各將軍中選人領兵出征。”
大司馬是由太尉演變而來的,號稱掌天下兵事,權責可大可小,對皇權絕對是一種威脅。
兵事分為養兵、統兵和調兵。
養兵就是軍政,包含軍校選授考課及訓練,兵卒徵調,驛傳,廄牧,軍械,符勘,兵籍,武學等事。
如此一改,大司馬掌兵事之權就被白紙黑字地分割掉了,從全部漢軍的主將變成了漢軍的管家膳夫。
掌兵之權實際一分為三了。
天子掌調兵發兵,校尉掌統兵,大司馬掌養兵:遇到征伐戰事,天子再將調兵之權拆分給各號將軍。
張安世身為大司馬大將軍,前一刻還在保“丞相”,下一刻卻發現自己的“大司馬”一職也被降了品秩?
“御史大夫仍然掌百官監察及考核,品秩也與九卿一致!”
“從今日開始,三公九卿就改成九卿二府了,諸位愛卿沒有意見吧?”
劉賀緩緩地向滿殿的朝臣問出了這最後一句話,但是視線卻在張安世和蔡義的身上來回地移動著。
別的大臣沒有理由反對的,現在就看他們二人的態度了。
站起來的張安世不敢有異議,坐著的韋玄成更是沒有理由反對。
剛才,天子給他們封侯的時候,他們沒有拒絕;而如今要奪他們的官了,他們又怎可能反對呢?
張安世和韋賢都不是霍光,不敢在大朝議上直接抗命。
他們二人的這三公當得也太不划算了一些,從九卿到三公,不足三個月,就又從三公降回到了九卿。
雖然不敢提出異議,而張安世和韋玄成都有一些“色難”。
天子雖說是在推行新制,但終究是罷了他們的官,他們在面子上又怎可能拉下來呢?
二人不愧是見過了大風大雨的人,而且本身也不是很痴迷於權勢,那半分的不悅很快就從臉上收回到了心中。
劉賀觀察到了他們那稍縱即逝的不悅,卻並沒有出言勸勉,反而還刻意地問了一句:“張卿和韋卿,不會有怨懟之情吧?”
“陛下高瞻遠矚,微臣不敢有怨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