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4章 該死的內閣!欺天啦!!,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協辦。”

“準!增錢五十萬地一百畝。”

“昌邑中郎將簡寇上奏,請增昌邑郎至三千人如舊法成制,擬如數準其請,令昌邑相、大司農及武庫協辦。”

“準!”

“水衡都尉貢禹,請鑄新五銖錢三億,擬如數準其請,令大司農、工官及少府協辦。”

“準!”

“太常蘇武,請錢百萬修先帝陵墓,擬如數準其請,令大司農協辦。”

“準!增至二百萬錢。”

“膠東王音等,請錢二百萬整修諸王長安邸,擬準其請,令大司農協辦。”

“駁!諸王不知減省,不知體恤百姓,致歷代先君蒙羞!”

“上郡郡守張德,漢軍過境時,郡內巨室進獻頗多,請賜上郡百萬家訾之戶減地租三成,擬準其請,令大司農協辦。”

“駁!百萬家訾之戶不愁吃穿,何用減租三成,郡守張德不如辭官回家賣葛薯!”

……

劉賀一刻不停地做著決定,樊克也一刻不停地在票擬上代天子批紅,君臣二人配合倒是非常默契。

不到一個時辰,劉賀面前那案上的奏書,幾乎全部轉移到了樊克的案上。

樊克的案很小,那堆得像山一樣高的奏書搖搖欲墜,卻又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劉賀看向了案上最後那份奏書——來自光祿勳龔遂,關於朝堂上那二十個佐貳官人選的。

他終於開啟奏書,先看了看龔遂上奏的六十個候補官員的名錄,中規中矩,沒有太大的問題。

而後,他又仔細地讀了讀內閣票擬上最終定下的名錄。

只是看了一眼,憤怒至極的劉賀“啪”地一聲重重地將奏書拍在了案上。

內閣!欺天啦!

那是朕的官職!他們分二十個,朕一個沒有,還要感謝他們嗎?!

劉賀原本還算平和目光驟然發生了變化,殺意和怒意在眼底閃現!

沒想到,內閣如此“不開竅”!?

那二十個定出來的官員,幾乎都是精讀儒經的儒生。

不少人之前擔任的是雜號大夫和博士官一類的“清流官”,沒有任何理政經驗,要適應許久才能當好諸衙的佐貳官。

除此之外,有些人身上那世家大族的味道太濃了一些。

就拿那個被定為御史中丞的楊忠來說,正是前任丞相楊敞的兒子;又如被定為廷尉丞的張敞,祖上兩代都是兩千石朝臣。

儒生被拔擢出來擔任朝堂重臣,這是一件極其常見的事情,所以龔遂多選些儒生也毫無問題。

而劉賀對儒生也不是絕對的排斥。

那麼問題就出在了內閣這一環上。

二十個官職,一共有六十個候選官員——與世家大族或者經學大派有牽連的儒生和循吏佔七成,出身底層的官員佔三成。

如果完全是出於公心,那麼那二十人的最終名錄裡,也應該呈現七三分的比例。

可如今的情況簡直觸目驚心!

那寫從底層官吏出仕,並且沒有太多人脈的官員,無一例外地被淘汰了出去,沒有一個被留下來!

這不是欺天又是什麼!?

內閣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和皇帝唱對臺戲!

劉賀沒想到張安世他們學得那麼快,才短短几天的時間,就找到了權力的縫隙,開始與劉賀玩起了權力的捉迷藏。

內閣制領先了大漢一千多年,但是被這些權臣迅速地找到了漏洞,簡直可怕。

張安世他們未必有壞心,甚至有一顆拳拳的忠君之心,但是問題就在這裡,劉賀未必願意要他們的這顆忠心。

不管是他們出於忠心還是出於私心,與皇帝不是一條心,那就要誅心!

“陛下,這一份奏書……”被天子突然震怒而嚇得臉色發白的樊克小聲提醒道。

“這份奏書留中不發,你給我原樣帶回去,就放在張安世的案上!”劉賀壓抑著怒意說道。

“這……”

“去!現在就去!”劉賀抬眼瞪著樊克說道。

“唯!”樊克應下,連忙就去整理奏書。

“另外,明日你再去告訴他們,從今日起,朕不去內閣了,讓他們無詔也不必來見朕!”

“照常票擬再送來批紅即可!”

“唯!”樊克再應道。

對這件事情,朕非常不滿意,但是朕不說,你等猜去吧。

不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