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 殿下不殺,你就來殺(求追讀),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賀出發的這一日,全城的百姓與官吏有一半湧到了街上,來送一送這位與眾不同的昌邑王。
直到車駕完全消失在官道上,眾人才意興闌珊地散去。
……
迎駕團有六十五人,護送的騎兵有三百人,跟隨劉賀去長安的人有八九十人。
整個隊伍的人數將近四百五十人。
如此龐大的隊伍,速度自然不會太快。
迎駕團從長安來到昌邑城,前後一共花了九天的時間。
而返程的時候,哪怕迎駕團仍然是披星戴月地趕路,但是速度還是慢了很多。
離開昌邑城第九天的時候,迎駕團才走到了陳留郡的陳留縣。
再往前走幾十裡,就要進入司隸校尉的轄地了,而那裡就是真正的京畿之地了。
因為時間非常緊急,所以迎駕團晚上才進入陳留,只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又出發了。
劉賀原以為自己是輕輕地來,輕輕地走,不會驚動百姓。
但是第二天出發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低估了陳留郡的動員能力。
為了迎駕,陳留郡的郡守和陳留縣的縣令,把場面安排得非常隆重。
雖然國喪期間,不可披紅掛綵,但是街邊全都是跪倒的百姓。
劉賀看著這熱鬧的一幕,並不是很開心。
雖然農忙時節已經過去了,但是百姓又怎麼可能有太多空餘的時間呢?
跪在街道迎接自己,恐怕不是出自於本意,更多的是官衙強逼吧。
從昌邑城出發之後,沿路就常常能到看到這樣的隆重的場面。
就拿走過的道路來說,所有的道路全部都提前平整過,甚至撒上最乾淨的黃沙。
劉賀第一次體會到了勞民傷財的真正含義。
雖然這能看出地方官對自己的尊重,但是劉賀一想到自己驚擾了沿途上百萬的百姓,仍然有些不忍心。
這不只是出於仁愛,更重要的是,這種面子工程是對勞動力的一種極大的浪費。
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倒不如真的把境內的河堤修一修,把鄉間的小路平整一番。
自己還僅僅只是去長安登基罷了,像秦皇漢武那樣巡視天下,更是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民脂民膏。
華夏民族的缺點不少,面子工程倒是自古有之。
一路走來,雖然劉賀在每個縣停留的時間都不長,地方官都會前來拜見。
但是劉賀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每次接見這些地方官的時候,劉賀都會把樂成這幾個迎駕使留下。
以此來表示自己的坦蕩。
總是,劉賀現在主打的就是一個沒有心機的赤子。
說得更直接一些,就是沒有任何政治野心的少年天子的模樣。
最初,劉賀對接見地方官還很有興趣,因為可以見到很多史書上未曾記載過的官吏。
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從中發現一些被埋沒的人才,為自己所用。
但是沒過多久,劉賀就有一些麻木了,因為要見的人實在太多了。
走馬觀花地說上幾句勸勉的話,又怎麼可能真的記住對方呢,那就更別說讓對方效忠於自己了。
至於迎駕使,劉賀一路上更是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不管是霍黨的樂成和利漢,還是宗親黨的劉德,又或者是廢太子黨的丙吉,劉賀都沒有單獨與他們見過面。
就像臨走的時候,王式說的,身為天子,就應該不卑不亢,不偏不倚。
偏向於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讓另一方不滿。
劉賀沒有任何的實力,表現出明確的傾向,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不是示好,而是恩威並施。
再加上一點難得糊塗。
至於昌邑國屬官這邊,安樂仍然以屬官之首自居,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排在外圍。
和孤身一人的王吉中尉不同,安樂竟然也帶了不少的門下吏,張無疾、簡寇這些左膀右臂寸步不離,看來安樂確實想要在長安有一番作為。
劉賀倒也沒有戳破,這些門下吏也各有本事,說不定哪天就可以據為己有呢。
更何況,一路上有安樂這樣一個人忙前忙後,也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比如說一些不能直說的話,就可以讓安樂去說;比如說一些不想見的官員,就可以讓安樂去見。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安樂就是劉賀的白手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