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章 皇帝和太后的關係確定了(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該從光祿勳所轄的那些郎官中,挑選出一批人才,充實到朝堂上來。”
“太后與朕想到一處去了,但是朕還有一事想問。”
“何事?”
“郎官都是儒生,而儒生又剛剛被朝廷打壓,他們會不會不願收詔?”
“皇帝認為,給孝武皇帝上廟號之事,民心在鬧事的儒生一邊,還是在朝堂和皇帝這邊?”
霍光能夠輕而易舉地平息長安的儒亂,各郡國也再無人鬧事。
那麼想必民心更多的是在朝堂這邊。
“至少九成是在朝堂之上。”
“既然如此,那皇帝還擔心什麼呢?”
對,雖然這裡說的民心是儒生的相背,但是儒生也要受到百姓的制衡。
那麼只要天下多數人不再反對上廟號之事,那麼儒生也只能向著民心。
“太后所言極是,朕明白了。”
“那麼,皇帝打算如何選拔呢?”
“朕有一些新的想法,想先讓太后幫著參詳一番。”
劉賀說罷,立刻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由於造紙術和印刷術一時還不可能推開,所以全面的推行科舉制度還不現實,也不可能。
如果一味地匆忙行事,不僅無法擴大官吏的選拔範圍,很有可能會造成現有察舉制的混亂和崩塌。
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事情,與大部分儒生的利益沒有衝突,就已經讓劉賀感受到一定的阻力了。
如果全面推行科舉制,而且向出身下層儒生傾斜,徹底取消已經與地方大族有合流趨勢的上層儒生的特權,那麼遭受的反對力度恐怕就更大了。
說不定,最後是會翻船的。
但是,劉賀至少可以在長安的郎官當中,有限度地推行科舉制度,讓被推舉出來的郎官先透過考試“卷”起來。
在大漢這種人口眾多的地方,公平公正的考試永遠都應該有一席之地。
出試題、選考官、做評價、定排名……
幾乎在每一個關節,都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彰顯天子的權威。
在今時今日的大漢,書面考試絕對還是一個新鮮的事物,裡面許多的竅門恐怕只有劉賀摸得明白。
就算是作弊,經歷過無數考試的劉賀,也才是真正的行家裡手。
劉賀一口氣把自己的想法就說完了,甚至把一些細枝末節也講了出來。
也許有太多的新鮮詞彙,所以上官太后似乎並未完全聽懂。
劉賀想了想,最後補充了一句:“從今之後,朕希望朝堂上承擔要職的官員,都是拼學識和才幹上位的。”
“我似乎聽明白了,此法可行,皇帝只管做就好了。”
劉賀點了點頭。
此時,一直沉默的禹無憂突然問道:“那微臣也可以考這科舉嗎?”
劉賀一愣,還沒有想到這一點。
但是,很快他就說道:“你此刻自然不用考,將來要入朝出任實職,自然也是要考的。”
“那微臣定要考到頭名。”
“哈哈,禹卿有志氣!”
此時,殿外吹起了一陣風,終於讓煩悶的夏天,有了一絲絲消退的跡象。
今天四更一萬字,這是第三更,第四更五分鐘以後!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