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朕想要為先帝建陵縣(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漢帝國的歷代先君,都有自己的陵墓,這是毋庸置疑的。
為了防止那些膽大妄為之徒行不軌之事,這些陵墓大多數鑿山而建,埋在深而堅的深山之中。
而除了埋藏在山裡的龐大的地宮之外,在皇陵的地面上還兼有許多的附屬建築。
一個帝王在位時間越長,陵墓的規模也就越大,後世的人們就可以透過陵墓的規模,看出帝王功績上的大小。
在歷代先君當中,孝武皇帝在位五十四年,所以他的茂陵修建的時間最長,規模自然也就最大。
而孝惠皇帝和孝昭皇帝在位的時間最短,陵墓的規模自然也就最小。
所以,當劉賀提出來要繼續為孝昭皇帝修完陵墓的時候,上官太后才會如此欣慰。
但是,花數以億計的錢財,調動百萬民夫修建這些巨大的陵墓,並不只是為了滿足歷代天子那小小的虛榮心,也不是真的相信有死後的事件。
或者說在修建陵墓這件事情當中,這兩個因素被考慮得最小。
而真正的原因在於修完陵墓之後,可以借“護衛陵墓”的理由,從帝國境內徵調世家大族填充到三輔地區,以此來削弱世家大族在各郡國的實力,進而抑制土地兼併,加強中央集權。
到孝昭皇帝為止,長安周邊共有六座皇陵,再加上若干座太后和公主的陵墓,一共有十幾座大墓。
除了孝昭皇帝的平陵還沒有填充百姓之外,其餘的都已經建成了陵縣。
這些陵縣的規模大小不一,人口的數量在幾萬人到幾十萬人之間不等,全部都由太常寺管轄。
因為遷來陵縣的人戶都來自關東大族地區,家財頗多,也就使得陵縣比尋常的縣更富裕。
生活富足,接受教育的機會就多,人才的密度也就比其他地方高。
於是,陵縣不只是拱衛長安的軍事重地,更是了長安城人才和財富的倉庫。
如果沒有陵縣制度,那麼三輔和長安的富庶程度恐怕要十去其七八。
但是,凡是都有好有壞。
陵縣制度雖然為大漢帝國中央集權的統治奠定了基礎,但是要堅持卻並不容易。
每一個天子下令要徵調關東富戶巨室填充陵縣的時候,幾乎都會受到強烈的抵抗,甚至常常還因此發生暴動。
和那些儒生不同,富戶巨室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他們能做的事情很多。
所以天子此刻提出“徵調關東富戶巨室填充陵縣”的事情,吃力不討好。
孝昭天子長眠於平陵已經兩個多月了,霍光本應該早就在朝堂之上提出此事了。
但是由於知道其中的困難,更因為漢軍馬上就要出征,怕後方生亂,所以才一直拖到了此時。
在原來的計劃中,霍光是要等出征匈奴的漢軍凱旋之後,才會將此事在朝議上提出來。
如此算下來,起碼也是一年之後的事情了,霍光沒有想到,天子會主動提出這個要求。
“陛下,關東多豪民巨室,盤根錯節,頗有勢力,下令徵調他們來陵縣,必然是阻力重重,這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就能做成的事情。”
劉賀自然知道困難重重,但是正因為困難,劉賀才要做。
越是做困難的事情,受益才會越大。
“仲父,朝堂上的事情,沒有任何一件是容易下來的,越難的事情就越要做,像仲父輔政十幾年,再難的事情不也做過了嗎?”
劉賀這幾句發自肺腑的話,似乎又讓霍光回到了十幾年前,這十幾年來,他在朝堂上做過的難事確實很多。
既然想著要給天子放手,那麼也應該讓他做一些難事。
“既然陛下有心,那就放手去做吧,有老夫在陛下的身後看著,有整個大漢在陛下的身後頂著,那些關東的豪民大族也是不足為慮的。”
“那朕拜謝仲父的信賴!”
劉賀突然行了一個子侄輩的大禮,驚得霍光連忙回禮。
略顯激動的劉賀連忙又想給霍光敬了一杯茶,因為太心急,還將茶水撒了一半出來,惹得二人不禁大笑。
在笑聲之中,霍光對天子存有的那些本來就不多的芥蒂,漸漸消失了。
他突然意識到,眼前的天子和孝昭皇帝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孝昭皇帝聽話、無害、隱忍,但是不可能替霍光分憂,成為明君的可能性也不大。
當今天子任意、孟浪、異想天開,雖然有些不好控制,但是卻能幫著霍光做一些事情,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