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快,三輔的長官就帶著詔書回到了各自的府衙,向府衙裡的官吏出示加了印的詔書之後,立刻就有門下吏開始動筆擬定文告的底稿。
擬稿、定稿、謄抄、加印……
自是有一套流程。
用不了太久,幾十份寫在素帛上的公告就準備好了。
安樂看著這些文告,非常滿意,必須要第一時間張貼出去。
安樂叫來了重新招募到的門下游繳,將所有的文告都交給了他。
“這些文告,立刻派人張貼到各閭巷去,每處張貼文告的地方,都要派十個亭卒看守。”
安樂頓了頓,接著說道:“不對,增加到二十人,一旦有人鬧事,當場捉拿到郡獄中來。”
“唯!”
安樂有些得意地笑了笑,此事必須得辦得漂亮和妥帖,才能給天子和大將軍留下個好印象。
在安樂把人派出去的時候,京兆尹和右扶風幾乎也在同一個時間裡把人派了出去。
一個時辰之後,長安城連同北城郭的大街小巷裡,就貼滿了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文告。
為了讓訊息更快速地傳播開去,把守的亭卒們還會順帶著向圍觀的百姓,講解文告上的內容。
大漢識字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所有大家只能聽著亭卒的講解。
已經沉寂了很久的孝武皇帝的名號,再一次出現在了大家的耳中。
上了年紀的人眼神複雜,裡面包含了懷念、擔憂、追憶……
而那些年輕人一個個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滿臉都是熾熱的表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有不同的形象。
所以沒過多久,在大家口耳相傳之下,朝廷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訊息,立刻就在整個長安都傳開了。
大部分的百姓在一種複雜而惴惴不安的心情中,接受了這個結果。
與此同時,機靈的百姓們也發現長安城裡的氣氛,突然變得肅殺了許多,街道上的亭卒一個個都著甲佩刀,甚至連弓箭都背了出來,和平時那副嘻嘻哈哈的模樣截然不同。
但是,大多數百姓無心關注此事,一場大雨過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破了的房子要修,塌了的院牆要壘,泡了的地要整……
一時間,長安城反而陷入到了一種沉默之中。
……
雖然外面豔陽高照,但是夏侯建的宅院裡卻異常陰冷。
夏侯勝和另外兩個博士官聚集在了一起,正在悶熱的書房裡,正在做著最後的密謀。
“今日,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文告已經發下來了。”
“嗯,有弟子已經抄錄給我看過了。”
“聽說城中的關防嚴了許多,北闕也調去了許多郎衛,我等謀劃的事情是不是……”胡常臉上露出了一些懼色。
“此事恐怕不是縣官下的令,只有大將軍才能調動如此多的兵卒,當年鹽鐵會議上,他與我等站在一道,如今風向變了,就想趕盡殺絕。”夏侯建咬著牙說道。
“訊息已經放出去了,不可再等,再等下去,我等儒生的臉面置於何處,他有兵刃,我有民心,民心所向,迎刀刃卻面不改色!”
其實,如今的局面是夏侯建沒有想到的,他原以為只要放出一點風聲去,縣官就會宣他們上殿安撫,一番君臣和諧之後,自然是各得其所——縣官得禮賢下士的好名聲,儒生得不懼死諫的名節,並且像董子一樣,被委以重任。
一來一回是雙贏的局面。
沒成想,未央宮竟然紋絲不動;縣官也毫無動作。
定是那不學無術的霍光,從旁挑唆。
欺我儒生無人!?
“明日,我等就去北闕跪坐死諫!”夏侯建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兩個同夥悄悄遲疑,但最終也點了點頭。
一場無雨無風的風暴,終於來了。
八月初一,長安城,暑氣仍然很重,即使是清晨,也把人熱得喘不過氣來。
卯時,尚冠裡、戚里和北城郭的一些宅院,早早就開啟了門。
一些穿著袍服,帶著儒冠的人,從家裡出來了。
這些不起眼的水滴,先在閭巷裡聚成了一個個小水窪,然後又匯成了一條河流……最後浩浩蕩蕩地向著北闕湧去。
當他們來到戚里和未央宮北闕的交界處的時候,已經聚集起了一百多人。
為首的自然是博士官夏侯建和胡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