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霍光對武帝的忠心,不過如此(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賀又非常謙卑地詢問了一番上官太后起居上的事情,最後才有禮有節地與太后拜別,離開了長樂宮。

上官太后看著天子在郎官的護衛之下,消失在長信殿外,忽然就覺得有些疲倦。

雖然她身上的病已經好了不少,但是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這種正式的見面了。

大將軍霍光來求見過幾次,但是都被上官太后以身體有恙給擋了過去。

不過,即便身上有些疲憊,但是不知為何,上官太后又有一些興奮和激動。

也許是新天子說的那最後一句話起了作用。

“能看到先帝的遺願得以實現,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情。”上官太后在心中默唸道。

更何況,現在能期待的,可能還不只是這些。

……

劉賀回到了清涼殿,他吸取了上次劉病已的事情,為了不讓自己的親信們胡亂猜忌,他立刻就將幾個信得過的人召集在了一起,向他們通傳此事。

在場的三個人當中,王吉的品秩最高,是九卿之一的未央衛尉。

但是,縱使是他,也只能參加大朝議,而不能參加小朝議。

不過,眾人拾柴火焰高,多來一些人給劉賀提建議,總歸不是一件壞事。

說不定可以就幫自己找出一些漏洞。

劉賀在大殿之中,毫無隱瞞地對自己的幾個親信說出了此事。

當他將整件事情全部說完之後,除了提前知道此事的禹無憂之外,龔遂和王吉都面面廝覷,有一些憂慮。

劉賀想起來了,他們也都是讀儒經當官的儒生,說不定他們也反對給孝武皇帝上廟號?

“王卿和龔卿,你們二人不會也認為孝武皇帝不該上廟號吧?”

“老臣曾經見過孝武皇帝時的大漢,功遠遠大於過,老臣認為孝武皇帝應該有廟號。”

“孝武皇帝在時,微臣還年幼,但微臣也認為孝武皇帝應有廟號,單論功績,孝武皇帝甚至在孝文皇帝之上,孝武皇帝未能上廟號,不合禮制。”

劉賀鬆了一口氣,如果幾個親信都不同意的話,那麼朝堂上的反對意見就可想而知了。

“那二卿為何似乎面有難色?”

龔遂和王吉一番猶豫,似乎在用眼神商量著什麼,直到最後,才由年齡更長的龔遂將此事挑明瞭。

“朝堂之上,反對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人恐怕會很多。”

劉賀點了點頭,說道:“朕明白。”

“陛下可聽說過始元六年初春的那次文學賢良會議?”

始元六年,就是七年之前,這場會議對如今的大漢印象頗深,劉賀當然知道。

“朕聽說過,王傅曾經與朕說過此事。”

這次文學賢良會議又被稱為鹽鐵會議,因為主要的議題是討論“鹽鐵酒”是否應該由朝堂專賣。

參加此次會議的人不僅包括了朝堂上的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大司馬霍光,還包括由三輔、太常推舉的賢良四人,各郡國察舉的文學五十三人。

總計六十人整,因為除了三公之外,參加鹽鐵會議的人都是從民間察舉來的賢良文學,所以又被稱為賢良文學會議。

整個文學賢良會議前前後後持續了整整四個月,看似討論的只是一個商業問題,但是卻是一次暗藏刀光劍影的朝堂之爭。

田千秋和桑弘羊等人認為,鹽鐵專賣是孝武皇帝早期定下的國策,增加了大漢帝國的收入,為大漢帝國開疆拓土提供了錢糧,按理應該要堅持下去。

而霍光則認為,孝武皇帝晚年下了《輪臺詔書》,提出了要與民休息的新國策,取消鹽鐵專賣可以讓利於民,才是真正符合孝武皇帝遺願的決定。

這看似是經濟路線的爭論,其實是政治路線的爭論。

雖然雙方堅持的都是孝武皇帝定下的國策,但是後出現的《輪臺詔書》顯然更具法理。

作為孝武皇帝欽定的輔政大臣的霍光,當時在朝堂上還處於弱勢,沒有桑弘羊和田千秋的資歷深。

霍光想要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甚至想要壓他們一頭,就只有抓住了《輪臺詔書》這個利器,為自己自己的輔政之路添磚加瓦。

所以,鹽鐵會議也成了霍光打擊異幾、樹立威信的一次機會。

因此,霍光與從民間選拔來的賢良文學結在了一起,對鹽鐵專賣政策發起了進攻。

最終,鹽鐵專賣雖然繼續實行,但是酒的專賣卻取消了,關內地區的鐵官也被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