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無極化境-sunline,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包括在環境中生成的規則外還包不包括產生這些規則的自身,其中可能也包括一些規則,待以後有機會看看。
三、超自我,強調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以達到人類思維和意識的最高階段。
而弗洛伊德認為夢中,潛意識是佔支配地位的。就如同他早期認為本能為一切的根源而提出的“*論(libido)”,而後期轉向的自我而開創心理學之源一樣,前面的那個觀點可能也需要發展,由此我把我的感悟寫成散文詩寫在前面,之後如果有新的感悟也會寫下來,可能對“夢的解析”的發展有所促進。
另外,被感覺到的時候神諭還是神諭,那麼感覺後的神諭可能就加入了自己的色彩了,再用語言描述記載下來後,更不可能代表它。
三之真實也是如此,它可以有無數的具現,從某個角度上去看是正確的。但是其具現其實並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因為它獨立於判斷之外。正如我們不能判斷一塊石頭的正確和錯誤一樣,把動物分成飛禽、走獸、游魚就是如此,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中對心理活動的分層也是如此,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同樣也是如此,儘管其有可能具有無數的具現,具有由一而生的可能,但是如果它被實際上認為已經包括了全體,而尚未發展至此,那麼這個可能就被自己所終止了。
上述“自我”是在現道的基礎上的現道中,隨著兩者的變化,而逐漸生成的。它基與現道及其基礎的,可能壓制“本能”和“超自我”。因為此兩者,一個按照自己理解的某個基礎和道,而不管現道及其基礎及其變化,按照某種模式相對地固定下來,另一個可能超越了現道及其基礎。所以可能會產生衝突,而衝突導致了壓制。在某個部分佔上峰時,它就具有了某種控制力,而激劇的變化又有可能導致其總體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中。這是個多方相互適應的過程。你可能會說,衝突是發展之源,實踐吧,讓實踐解決一切。想象一下,古希臘式的悲劇可能就是這個想法的一種具現形式。我們可以如何?不能如何?是否可以列舉出一些?儘管可能只是反映了我們的愚蠢。越詳盡的描述越揭示了某種界限,描述的界限?思想的界限?語言的界限?智慧的界限?……儘管你認為界限其實並不存在,但在某一時刻下所作的固定,界限是存在的,即使將其拉長到一個時期,在之後的某個時期裡仍然可能被當成一個笑料。但是這樣作對自己來說畢竟是一種發展,只要在固定後,多想想自己所作的固定可以如何?不能如何?就好。
“超自我”僅僅是一種可能,其中領悟的真實並不是真實的全部,你不能否認其他的“超自我”就不是真實的體現。改變現道及其基礎,使之符合“超自我”中領悟的真實同樣是一個可能,同樣需要符合真實。只有符合真實才能順利地進行改變,而這個需要符合的真實和“超自我”中領悟的真實可能是不一致的,可能沒有考慮在現道及其基礎,就像可能你知道一個前景或者你認為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但是你不一定知道如何在現道及其基礎將其順利地形成和發展出來一樣。而現道及其基礎是不斷變化的,而你處於其中,構成基礎的一部分,是一個可能,同樣無數人同樣處於其中,同樣構成基礎的一部分,同樣是可能,而除此之外的自然更是具有無數的可能。但是所有這些僅僅是可能而已,都不能認為是必然。如果說存在必然,那麼這個必然是必然超越你所能不斷地認知的一切規律的,而存在其中的所有的可能來說可能都不是。
在教導別人和為不解所煩惱的時候,要想想你自己學習陌生的內容時,知識是直接地接受的嗎?還是一個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知識況且如此,那麼真實呢?
在夢中人是根據變化的具現來判斷,而如何變化是無窮的,可能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現實中的人比夢中的人又好到那裡去?他們也是根據什麼來做判斷?比夢中多出了些什麼?而兩者或更多者與真實相比又少了什麼?如果說夢是虛幻的,那麼你自己的認為中現實又真實到哪裡去?
劍在不在手中,只是感覺或感覺不到與否而已,不用執意去追求。
但因信而索,同樣也可不失我意,同樣也是一種可能,同樣也是一種選擇。
我是天劍的主人。
自然而然,無為而為,合道而行,就可能做到這樣的境界,但是這個境界不是執意可以做到的。
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夢中遺忘了些什麼?而在現實中卻可以記憶,
現實中遺忘了些什麼又可以到哪裡去回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