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新時代中醫文化隨筆,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間的關係就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所以,五行之間的關係仍然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表現為木火土金水之間的依次發生的相生關係(統一),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隔種類之間的相剋關係(仍然是陰陽之間的對立),即:木克(勝)土,土克(勝)水,水克(勝)火,火克(勝)金,金克(勝)木。
陰陽的對立統一理論和五行的相生相剋理論,能夠幫助我們中道辯證而非絕對靜止地看待和對待事物,在臨床上則使我們能夠很好地辯證施治。
2006年11月2日於北京
24·經絡
中醫文化隨筆24·經絡
什麼是經絡呢?《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人體內的陰與陽,實際上是異名同類,存在著互相依存的對立關係。所謂依存,就是他們統一到一個整體中。之所以說身體是一個整體,就是因為“上下相會”,“經絡之間相互貫通”,“如環無端”的原因。也就是說,經絡是連線、貫通身體上下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物質。
《黃帝內經靈樞·經水》:“經脈十二者……而內屬於五臟六腑。”《難經·二十三難》:“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黃帝內經靈樞·脈度》:“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經脈連線臟腑,可以行血氣,通陰陽,以營養身體;經脈的橫分支叫做絡,絡的分支叫做孫脈。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大意是說,關於經脈,很重要,能夠決定人的生死和健康與否,可以調節人的虛實,所以對此一定要了解。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於五髒之次也。”指出了人體受邪氣干擾的過程往往是:皮毛——孫脈——絡脈——經脈——臟腑。“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以當我們的正氣不足時,往往邪最先“舍於皮毛”,表現為風寒感冒。所以,對於風寒感冒,我們除了正常治療外,還應該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因為心態一時不正,沒有把持住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就是沒有做到精神內守,而傷害了正氣,使得邪氣入侵了?因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當然了,沒有合於陰陽四時季節的轉換,也會風寒感冒的。所以,為了預防疾病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在患感冒時就應該及時反思自己的“正氣”。
人體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系統。《黃帝內經靈樞·脈度》:“(經脈)此氣之大經隧也。”是說經脈為通行精氣的“隧道”。《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其氣內入於五髒,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是說,人體內的真氣在內連屬於臟腑,在外絡於肢節。其中,不在經脈中迴圈而散於經脈外的,是衛氣;在經脈中迴圈的精氣叫做營氣。它們使得人體內陰陽相互跟隨(如十二經脈的循行順序陽脈與陰脈相隨),內外相互貫通(如臟腑相表裡),迴圈不止(如經脈的迴圈)。附十二經脈的循行順序: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回到手太陰肺經。
而從前面,我們可以清楚,經脈分支為絡,進而分為孫脈,最後至面板,使得人體內之氣與大自然界的能量透過面板就可以進行溝通。這也是“外內相貫”。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養之和之,靜以待時,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其形乃彰,生氣以長,命曰聖王。”大意是說,血氣不和,百病就會因為氣血的變化而產生。所以,保持血氣的和暢,隨緣行事,保持情緒的中和穩定而不因偏頗傷害精氣,使得身體更加健康,生機更加向上,這叫做“聖王”。
2006年11月3日於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25·針道
中醫文化隨筆25·針道
中醫所說的針道,就是針刺的要道。針指的是針灸針。都有哪些針刺之道呢?
行針道也要明曉人道。《黃帝內經靈樞·逆順肥瘦》:“聖人之為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