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3)
冷冷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5章 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3),回到六十年代為國家添磚加瓦,冷冷一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虹和葉雲庭訂婚宴當天,長輩們也為他們確定了正式結婚日期,就定在明年的國慶節期間。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發射試驗的日子。 常娥三號透過空運運抵發射場,在衛星測試廠房完成了綜合測試前總裝及綜合測試,著陸器、巡視器聯合總裝及測試; 並完成探測器加註及轉場準備,轉至2號發射工位,完成了與火箭對接、加電測試、電池充電等工作。 為了這次發射任務還專門增設了安防系統,探測器、火箭加註前組織專項質量評審,在發射前進行了四次總檢查。 測控系統也完成了對常娥三號模型建模模擬,針對窄視窗情況準備了多個軟體版本。 指揮決策系統也進行了全面更新,通訊系統完成了電視監視系統的建設,還成立了應急處置聯合指揮部。 由於行星之間的運動規律,發射場的氣候條件,以及火箭運載能力和衛星自身能力的限制,對發射視窗的限制更為嚴格,也使得發射衛星視窗過窄。 李翔宇副總工程師這次特意也跟來了發射現場,他也很關心發射視窗的事情,特意詢問了研製火箭的工程師,“對於發射視窗窄,時間短,系統龐大、協調面廣這些問題,你們有什麼解決辦法?” 柳總工程師詳細的給他介紹了一下他們的解決辦法,“為了確保常娥三號任務能夠順利登月,我們研製的改進型火箭採用了多視窗、窄寬度和高精度的入軌發射方式。 根據常娥三號的發射目標和距離,近地點高度為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為38萬公里。 因此這次的發射試驗,唐欣選擇了六個發射視窗,每天有兩個視窗可供選擇。 第一個發射視窗的寬度為4分鐘,如果未能在該視窗發射,就會進入第二個視窗,其寬度為1分鐘……” 對於柳總工程師的這個介紹,李翔宇覺得非常適用,兩人又繼續聊了一些關於發射上的問題。 常娥三號上安裝的衛星支架介面卡的直徑為1750毫米,高度為1760毫米。 縮緊裝置類似於一個腰帶,用來固定嫦娥三號,待火箭送達預定軌道後再解開。 而支架介面卡和縮緊裝置可以起到支撐探測器的作用。 測控深空需要深空測控天線,需要建立深空測控站,透過周密計算,唐欣把測控站分別建立在兩個地方。 舊疆咯什的測控站和Shang市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共同構成一個深空測控網,可以為常娥三號將要執行的任務提供幫助。 深空測控天線採用了超導技術和深度製冷技術,在極低溫度下仍能正常接收來自太空的測控訊號。 它直徑66米,在太空中的測控距離最遠可達4億公里。 提供更高的測量精度和更大的傳輸速率…… 並獲得更清晰的影象或實時影片資訊…… 射電天文遠鏡能夠觀測到距離百億光年外的天體…… 大大提高了對月球的觀測精度…… 11月30日深夜,運載火箭開始加註推進劑,火箭進入發射程式。 到了01時30分,常娥三號攜帶著鈺兔號在XC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兩天後,唐欣在京城的控制中心指示螢幕前的研究員對常娥三號藍月轉移軌道實施第一次中途修正。 軌道修正圓滿達到預定目標,探測器控制與推進分系統工作正常…… 在常娥三號的在軌飛行中,就一直受京城控制中心的精準指導下。 第四天的傍晚17時53分, 常娥三號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進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約100千米的環月軌道。 第八天的晚上21時20分, 常娥三號在距月面平均高度約100千米的環月軌道,成功進入近月點高度約15千米、遠月點高度約100千米的橢圓軌道。 從發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2天,京城控制中心再次向常娥三號傳送指令。 常娥三號接到命令立即變成推力發動機開機,探測器從月球上方約15千米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 透過測控中心程式的嚴密計算後準確避開溝壑,在變推力發動機的反推作用下,緩緩下降。 在距月面約100米處,懸停在上空,利用儀器對著陸區域仔細觀測,尋找最佳著陸點,開始平穩緩速下降。 最終成功著陸在月球西經19.5度、北緯44.1度的虹灣以東區域。 隨後,唐欣又指示地面研究員測出著陸器和巡視器的分離實施條件,包括著陸點環境引數、裝置狀態…… 透過分析後,使得月球車成功離開著陸器,開始月面測試工作,並前往更遠的區域繼續月面巡視勘察。 四個月晝裡,兩器攜帶的8臺有效載荷全部開機工作,獲得了大量科學探測資料。 前世科學家們試驗中遇到的那些問題,這回都得到了解決,在執行任務中非常順利。 試驗順利,負責探月專案的研究員們都特別高興。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