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1部分,唐騎,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寒山道:“諸位看看,這就是外面的天氣啊!北庭今年冬天甚是乾旱,到現在都沒下過大雪,可是這天氣卻不因為不下雪就不冷了。在這等寒風之中,無論敵我都是沒法子打仗的了。”
郭漳道:“些許寒風,不怕什麼!”
奚勝瞪了他一眼,道:“就算你自己不怕,但你是做將領的,可得為普通士兵想想啊。其實不管是為了什麼,早在半個月前就應該班師了!再不撤回去,萬一什麼時候下起大雪來,只怕我們會和契丹人會一起被活埋在這裡!我們和契丹人加起來雖有十萬人馬,但在這北庭地區,冬天要凍死十萬人馬,對老天爺來說也就是一個噴嚏的事。”
他久在新碎葉城,又是下層士兵晉升起來,所以對寒冷季節出征有著更深的體會。
馬繼榮亦道:“西域不比中原,不管對手是誰,第一大敵都是天地!還請元帥三思,勿貪一時之勝而自陷險境之中。”
張邁似乎並不反對諸大將的意見,卻又似乎要順應諸小將的熱情,沉吟了片刻,終於問道:“耶律朔古的大旗,現在是在小金山吧?”
丁寒山道:“是。”
張邁道:“那是我軍將士曾經建立奇功的地方,不能落在胡虜手中!傳令三軍,準備圍攻小金山!”
第九十六章 契丹王子
唐軍兵馬將動,契丹方面忽然派來了使者,自唐軍向東驅逐契丹以來,這還是第一次的使者接觸。
來人竟是個看起來才二十來歲的青年,不過天策政權自上而下多是年輕人,中郎將級別的人裡頭二十多歲的佔了七八成,往下則更多,所以對此並不驚奇,讓張邁訝異的是,這個叫耶律阮的青年入帳之後,既沒有故意現出傲慢這是近數十年契丹人對中原政權的常態,也沒有敗北後的疲態,而是先恭恭敬敬地問了一件私事:“敢問元帥,家父在涼州還好麼?”
張邁愕然,問道:“你父親?在涼州?”涼蘭地區如今有不少中原人士,甚至巴蜀、吳楚的人也有,契丹那邊會到涼蘭的要麼是間諜,要麼就是小商人,暫時尚無像郭威、範質之類的傑出之士。
耶律阮爽朗地一笑,說:“家父耶律倍。”
張邁啊了一聲,暗叫了一聲自己糊塗。天下間的領袖人物有一類人有種博聞強記的大本事,心中能夠記住成千上萬的名字,對一面之緣、一耳之聞的人與事,數十年後仍能清楚記起,這類人最適合做大官僚以及縱橫家,明朝之嚴嵩,清朝之李鴻章,民國之胡適皆如此。張邁的才智卻不在此處,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水平,就是馬小春都比他強得多,聽耶律阮自道家門,才隱隱約約記得魯嘉陵的情報中似有此人,馬小春已經附耳過來,張邁微微點頭,敲了敲几案說:“你是耶律兀欲?”
耶律阮這時坐著,再次躬身道:“正是小侄。家父在中原顛簸流離,早不保夕,幸而到了元帥那裡才算安頓了下來,小侄心中感念,在北面經常焚香禱祝,一祈家父身體安康,二祝元帥萬壽無疆。”
張邁笑道:“耶律王子對我漢家的成語習俗,知道的不少啊。”
剛才耶律阮的幾句話至少透露了兩個資訊,一是他頗通漢文,在契丹,通漢文的人通常也就意味著其傾慕漢化,再考慮到他是耶律倍的兒子則更有可能,二是他顯然和耶律倍暗中有訊息往來,尤其考慮到耶律阮既已隨軍西征了這麼久,訊息輾轉傳遞,仍然能夠這麼快就得到耶律倍的近況,顯然父子之間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絡。
耶律阮入帳以來,不大像敗軍之將的氣派,帳中氣氛顯得有些熟絡起來,他剛剛進來的時候,精兵強將佈列一帳,威勢極猛,這時張邁揮了揮手,除了馬小春之外將軍以下的人全部退出,只剩下慕容春華等人。
張邁的坐姿也變得隨意起來,給耶律阮一一介紹慕容春華、馬繼榮、奚勝以及剛剛趕到的李臏,這四人都有著赫赫威名,且隨著天策唐軍的節節取勝更是水漲船高,耶律阮一一見過,道:“三位將軍以及李軍師的大名耶律阮如雷貫耳,怎麼卻不見鷹揚將軍和石將軍?北輪臺城外佈設車陣的,不知道是哪一位?差點衝到我身邊的那位銀槍將不知在不在?一箭射殺回紇霍蘭的神射手,不知能否一見?”
張邁笑道:“佈設車陣的是我麾下大將郭威,銀槍將乃我軍新秀楊信,箭射回紇者乃徐從適,此二人也皆我愛將。楊易石拔,另有要事,耶律將軍也不用著急,你好好保重身體,將來總有機會見面的。不在涼州,就在漠北,不在潢水,就在中原。”
這句話說的輕巧,內中卻有橫掃天下、囊括宇內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