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部分,唐騎,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易、奚勝、丁寒山等都聽得悚然挺直了背脊,齊聲道:“救我同胞,不敢或忘!”求票。各位看官,記得砸阿菩幾票啊。

第四十六章 藏碑谷

發得比較晚了,主要是這一章寫得比較艱難,但也因此我有自信地求票!求收藏!

藏碑谷並非一處山谷,而是一處河谷,地處伊麗河拐彎處,開闢有麥田一萬八千畝,稻田兩千畝,突立處又有兩個牧場,放養的卻都是一些劣馬牛羊。

張邁率領輕騎忽然突至此地時,正好見到一匹頑劣的高頭大馬脫群,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縱馬而出,陡然出手,丟擲一個繩套,準確無誤地套中了那匹劣馬的馬頭,伸手一拉,拉得那馬人立起來,那馬拼命掙扎,卻已逃不脫那少年的掌控。

楊易見到喝一聲彩,張邁也吃了一驚:“這一套好準,那也就算了,這一拉之力怕不有千斤!”

那少年見到唐軍的騎兵都是陌生臉孔,頗為好奇,便聽馬群中有人叫道:“小石頭!快回去,誤了時辰又要捱罵了。”

張邁聽了與郭洛對望點頭,郭洛道:“他們說的果然是漢語,雖然混雜了胡音。”

這時有一隊回紇騎兵馳出,以馬鞭指著張邁叫道:“你們是誰,到這裡來幹什麼!”

張邁笑道:“我是大唐特使張邁,來藏碑谷尋親。”他這兩句話語法詞句都簡單,張邁已是直接用回紇話來說。

那隊回紇騎兵的首腦臉上變色:“唐寇!”

這時後方騎兵繼至,唐軍數百騎兵強馬壯,那隊回紇才二十多人,眼見唐軍如此威勢,想起最近的種種傳聞,心中先怕了,爭先恐後地逃走。藏碑谷的回紇軍不過才一百多人,又不是回紇中的精銳,不過是八剌沙袞方面派來監視藏碑谷農奴牧奴的牢頭罷了,如何是唐軍的敵手?

楊定邦在後指揮,四隊騎兵分散掩殺過來,那些回紇要召集手下的農奴牧奴抵抗,卻哪裡來得及?加上藏碑谷的農奴牧奴頗受回紇統治者忌憚,多年來只准發給木棒輕弓,幾乎都沒有鐵製的武器,就算召集了起來也不見得有什麼作用。

那回紇騎兵的首領眼見不敵,棄谷而去,郭師庸指揮一隊騎兵以弧形馳殺過去,這一擊拿捏得恰到好處,盡顯老將風範,一個切入攔住了半數人馬,郭洛楊易衝上追殺。

張邁有心要在藏碑穀人面前立威,好叫他們服從,暗示楊易不必留情。楊易下手狠辣,只一頓飯時間草地上、農田裡便骨碌碌的頭顱亂滾,截下來的四十七人只留下三個,其餘全部斬殺!

那些農奴、牧奴看得心寒膽裂,再也不敢反抗,唐軍鐵騎喝令他們歸降,他們便紛紛將輕弓木棒都丟了。張邁之所以要立威就是希望能夠速戰速決,不想讓太多的唐民流血,這時見他們投降得這麼輕易又有些失望,覺得這些人血性不足。

楊定邦派人佔定各處,郭師庸率人去接收那些農奴、牧奴,郭洛逼問那三個俘虜,過了一會過來向張邁稟報詳情:“特使,這裡果然是藏碑谷。”跟著說了拷問得實的種種情狀。

這藏碑谷對喀喇汗王朝來說邊陲不算邊陲,要害不算要害,不過是個偏僻地方,每年產些小麥穀物,大部分卻都要上交昭山,留下的才給眾農奴、牧奴。

整座河谷共有一千七百二十多個工奴、農奴、牧奴總之就是奴隸,其中一小半是女人個個都長得很醜陋,但凡稍有姿色的都被喀喇汗王朝的迪赫坎們帶回去做侍妾了,七八十個是不足十五歲的孩子,剩下的便都是青壯年男子,老人很少,因為工作繁重而生活條件極差,很少有人能活到四十五歲以上。這些奴隸多有漢家血統,因此本地人便稱之為“唐奴”,又因這個河谷叫藏碑谷,所以這些人又被叫做藏碑穀人。

遊擊軍控制了藏碑谷以後,張邁馬上命令投降了的奴頭將所有的奴隸帶到城南的河灘上集合。郭洛派人來告訴張邁:這幾百個奴隸大多數都是“唐奴”,或“唐奴”的後代。“唐奴”的這個稱呼讓張邁很憤怒,但想到這次能一次救出上千個同胞,他又忍不住興奮歡喜。

谷中的農奴牧奴歷經葛邏祿替代突騎施,又眼見回紇人替代葛邏祿,看新來的這夥騎兵趕走了回紇人,心想不過是來了一夥新的主子,看看滿地都是回紇人的鮮血和頭顱,心中害怕,便都老老實實地遵從命令,來到河灘邊集合。

在牧奴農奴們集合完畢之前,張邁就已經打好了一份慷慨激昂的腹稿,以備見到唐民們時可以做一番大解放的激情演說。

一千七百多名農奴、牧奴在唐軍的驅遣下列隊作環形,圍繞著河邊一個突出的大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