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3章許封淮南王,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楚迎逢劉備。”

“繼霍峻坐鎮一方,吞合肥,取江淮;入漢中,援陸遜。是謂霍峻與劉備而言,當有不世之功。無霍峻,則無劉備今下之盛。”

“恕權斗膽,昔高皇帝戰項羽,屢敗其手,奔入漢中。得擁韓信,進據關中。為勝項羽,高皇帝籠絡人心,許封彭越、韓信、英布等眾為諸侯王。”

“故得眾諸侯引兵援助,齊伐項羽。得有垓下一敗,喪於高皇帝之手。此或謂高皇帝不計得失,項羽恩寡情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蓋高皇帝與項羽之分上下!”

“今大王何不如效高皇帝之事,許封霍峻為淮南王,誘其反叛劉備。大王得有江淮舟舸,霍峻之韜略,進吞劉備,豈不易如反掌!”

“封霍峻為淮南王?”

孫權的腦洞太過炸裂,以至於引得堂中眾人驚駭不已,在那議論紛紛。連那常是寵辱不驚的賈詡心中都掀起驚濤駭浪,與劉曄相視震驚。

當然不僅是賈詡、劉曄及眾臣感到震驚,連那曹操都坐不住,從榻上起身在那踱步。

要知道許封霍峻為諸侯王,這可不是吹牛逼,許諾封官的小事。而是足夠震驚整個天下的大事,且也是能夠影響曹操、劉備聲望的大事。

“吳侯莫非笑語爾?”

陳群起身質疑,說道:“大王征討天下至今,僅為王爵。霍峻何功何德,可讓天子封以淮南王?”

“王爵之重,豈能輕易授之?”

“正是!”

華歆開口應和,說道:“霍峻為淮南王,豈不與大王平齊,此大違君臣之禮。”

踱步良久,曹操停下腳步,下壓手掌,示意堂中眾人肅靜。

“諸卿可有不同之見?”曹操問道。

劉曄思考許久,說道:“啟稟大王,吳侯之策或有可行。霍峻盤踞江淮多年,根基深厚。其之於南人,是為荊楚之望,受南人推崇。今若能誘霍峻叛劉,必能威震南人,驚駭劉備。”

“是時,霍峻叛於江淮,得有舟舸之盛,大王借霍峻之力,進吞江左,則可讓劉備元氣大傷,不足以與中國抗衡。或是大王趁機舉兵南略荊楚,令霍峻率師西顧,則可覆滅劉備。”

頓了頓,劉曄補充說道:“縱霍峻限地自保,亦能借其能,遏敵於江南。許以王爵,能為大王取此大利,豈不美哉!”

孫權順勢下跪,說道:“今漢室衰微,中國既知大王,而不知天子。大王何不效三代之德政,行禪讓之事,成一統天下之業!”

曹操揮了揮手,呵斥說道:“仲謀不可胡言!”

巡視堂中眾人,曹操看向賈詡,問道:“文和可有高見?”

賈詡捋著鬍鬚,說道:“許封霍峻為淮南王,於大王而言,當百利而無一害。”

“請細言!”

曹操坐回榻上,抬手請教道。

賈詡沉吟少許,說道:“如吳侯所言,劉備得有今日之盛,峻功績顯赫。故劉備許以重官厚爵,表前將軍,總督江淮,位關、張及眾人之上。是為位高權重,得掌大軍,經略江淮。”

“今下大王何不如命人潛入武漢,散佈謠言,言大王封霍峻為淮南王,永鎮江淮,大軍為後援。武漢文武聞之,必然心生多疑,進諫劉備,或收霍峻兵馬,或遷之榮爵虛待,令水賊上下猜忌。”

“大王再遣使暗入江淮,賜淮南王印,頒淮南王詔。互盟約霍峻反劉備,割壽春與霍峻,令其世鎮江淮,不改此詔。為助霍峻抗劉,大王增派軍士入淮,且當從江陵南征。”

“使者回程時,令其大張旗鼓,謂淮人言,霍峻已受淮南王號。今後魏、淮南二國,非是仇敵,當為同盟,共御劉備。”

說著,賈詡露出奸詐的笑容,說道:“霍峻若是允諾,大王得一大將,且重握江淮。時不僅能引劉琦舊吏人人自危,亦能讓南人惶恐奔走。或雖不能覆滅劉備,但可卻重創劉備。”

“若霍峻據不受封,劉備得知使者之舉,與武漢謠言。是謂:‘一人言虎,王不信;三人成虎,王必信。’蓋劉備雖心胸廣闊之人,但也難免猜忌霍峻。”

頓了頓,賈詡不由發笑,說道:“若劉備輕信讒言,或霍峻畏懼流言之下,縱不願反亦不得不反。時將大利大王,大小二虎搏鬥,大王助小虎,進亡大虎,此乃天助大王。”

曹操深深地望了眼賈詡,暗歎賈詡老匹夫真就是智謀過人。按照他所言,劉、霍二人最好的結果莫過於劉備猜忌霍峻,霍峻自證清白,卸甲入朝。如此之下,江淮方面將可壓力大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