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章籌備封王,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曰武漢國,二曰楚國,三曰漢昌國。武漢國,取自武漢郡之名;楚國,來自楚地;漢昌國,取自漢室昌盛之意。”
“漢昌國?”
劉備疑惑問道:“今無漢昌郡,何來漢昌國?”
龐統解釋說道:“眾人以為武漢之名,兵戈之意太重,不利主公文治人和;時又議楚國,或有人以為自前漢以來,楚王多有不祥,今不利國運。”
“眾人爭論不休時,王君以為主公既以興復漢室為己念,何不如取漢室昌盛之名,改武漢郡為漢昌郡,國號漢昌。”
兩漢之時,雙字王與單字王並無區別,淮南王與齊王、楚王也無高下之分。故而看主君意願,或是受封之地。除了以上三者之外,亦有吳、越、荊等國號,但皆被否決。
其中不乏有人竟敢建議劉備學劉邦,以漢王為國號。當然這個不切實際的做法,一經提出就遭到眾人反對。
劉備猶豫半響,選擇了個自己喜歡的國號,說道:“眾卿所言多是有理,漢昌之名,利國興漢,可以此名為國號。”
“諾!”
龐統躬腰告退,說道:“統立即書信與武漢,讓眾人以漢昌為國名,草擬文書,更替郡名。”
“且慢!”
劉備喊住龐統,說道:“讓孔明來趟!”
“諾!”
半響,諸葛亮趨步入艙,行禮拜之。
“見過主公!”
“孔明入座!”
劉備將封賞名單遞給諸葛亮,說道:“孔明,此為四方、四鎮、四徵將軍封賞名單,卿可有見解?”
諸葛亮攤開名單,卻見四方將軍分別是前將軍霍峻,左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
諸葛亮微微皺起眉頭,說道:“仲邈獻博望對,助主公下江東,大敗曹操,入荊楚,收淮南,挫曹操於漢中。以仲邈之戰功,出任前將軍眾望所歸,無人敢有質疑。”
“關將軍隨主公於幽燕,南征北戰多年,降二孫,平會稽,斬樂進,退張遼,兵入巴蜀,破江州,克蜀地,任左將軍實至名歸。張將軍自是不說,與關將軍相同,今任右將軍,無人敢有異議。”
說著,諸葛亮點了點黃忠,憂慮說道:“黃將軍之名望,不可與霍、關二位將軍並論。今時令黃將軍與霍、關、張三位將軍同列,恐非議不少。仲邈知勢識進退,或能體諒。”
“然關將軍性情,主公豈能不知?拜黃將軍為後將軍,必會不悅。以亮觀之,是否空閒後將軍之位,或是拜甘將軍為後將軍。”
劉備沉吟良久,說道:“漢升斬李典,誅夏侯,擒龐德,不論取淮南,亦或是救漢中,皆戰功卓著。況漢升年歲已長,難言時日多少,可拜其為後將軍。興霸則繼漢升之後。”
“那關將軍那邊?”
劉備捋著鬍鬚,說道:“孤自有方法解之。”
“其餘封賞,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仔細瀏覽,說道:“主公賞罰分明,亮並無異議。”
劉備微微頷首,笑道:“尚書令之職,孔明欲任否?”
諸葛亮持扇推辭,說道:“亮已主大司馬府事,再領尚書令之職,恐有不妥。士元,自入蜀以來,多獻良策,說服李嚴,扭轉戰局;勸降劉璋,舉城歸降。”
“以士元之功,亮竊以為龐君士元可任大王治下尚書令之職。”
“善!”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