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0章無我安能取蜀?,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府之內,後院之中。
卻見劉禪、霍弋等三四名孩童,持木劍而立。陳到身襲勁服,面容嚴肅,立於眾孩童前,講授劍法之精髓。
“劍分擊、刺、格、洗四術,故號四母劍術。四術合有十六法,擊法有五,刺法有五,格法有三,洗法有三。然諸子初學劍法,需從眼法習起,分為看劍、看走、看手,平視、斜盼、意顧等六法。”
陳到在四子之間踱步,拍了拍關興的腦袋,示意他集中注意力。
“可有諸子曉得,為何習眼法?”
“陳師!”
孩童中的劉禪舉手回答,興奮說道:“我父曾言,劍法迅捷,不在手,在於眼。眼至,手方能至。”
“對!”
陳到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劍術非有胡亂刺戳,而是有招式可尋。眼像兩燈,觀四路,察招式,即可斬敵於劍下。”
隨著陳到的講解深入,孩童也將注意力挪到陳到身上,不再舞弄手上的木劍。
“呵呵!”
劉備品茶含笑,對於左右說道:“孤十歲習劍,至今竊以為得劍法精髓奧妙,然不知寄奴八歲習劍,劍術又會如何?”
劉備、簡雍、霍峻等人在湖泊中央的亭子中坐而談笑,陳到教授孩童劍術在百餘步外的湖畔。
簡雍盤腿而坐,說道:“主公天資聰慧,少年任俠,多經搏殺,劍法得以超然。公子生於錦衣玉食之間,即便習劍,寡有搏殺,怕是難得劍法之精。”
劉備捋須微嘆,說道:“天將大任於是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方能增益其所不能。今小輩多生於安樂之中,此孤為之憂爾!”
簡雍看得透徹,笑道:“我兒不器,承襲我之富貴,能延續家業,雍便足矣!”
頓了頓,簡雍笑道:“公子天資仁敏,喜武好文,必能繼主公大業。”
劉備望著劉禪的身影,說道:“孤年少不愛讀書,不諳世事。今寄奴好讀書,能開智,辯忠賢,孤便足矣!”
劉備常後悔的一件事,便是自己年少對讀書之事不熱衷,以至在早期蹉跎了那麼久。
有了自己之前犯過的錯誤經驗,劉備對劉禪的文化教育頗是上心,如請大儒講授知識,讓劉禪以伊籍、諸葛亮、張昭等賢人為師,習古文經學及諸子學說。
又找了批同齡的孩童陪劉禪讀書,希望劉禪學有所成,且能從小有批可靠的班底。
說著,劉備目光看向霍峻,笑道:“諸卿之中,仲邈教子有方,使孤得有佳婿。霍範於江淮屯田開荒,疏通河渠,多有建樹,孤已有耳聞。”
自霍峻下合肥,便任命霍範為屯田校尉,從江左遷民,兼領兵馬在江淮開荒。其間霍範協助配合司馬芝疏通肥水,將巢湖與勺陂連通,引水灌溉田畝,軍屯所產糧草頗多,得以供給江淮駐軍,減輕後勤壓力。
霍峻神情謙虛,說道:“小子僥有建樹,大王不可恩寵過盛,以免小子驕縱,忘乎所以。”
“愛子之言!”劉備點評道。
就在眾人談笑論事間,諸葛亮在侍從的引路下,前來面見劉備。
“拜見大王!”
劉備指了指席位,說道:“今無外人,孔明速起入座。”
“謝殿下!”
“孔明可有要事?”劉備問道。
諸葛亮持扇沉吟,問道:“殿下可知近日益州降人之事?”
劉備捋著鬍鬚,說道:“孤待劉璋恩厚,又重用益州士人,如此念來,應無不軌之徒。”
諸葛亮如實說道:“非是益州降人有意作亂,而是張僕射自視功高,為取蜀要臣,又為主公引薦巴蜀士人。自入武漢以來,借主公之寵幸,常傲居眾人之上,言語而凌下。如漢昌戶籍……。”
“亮以為張僕射雖有大功,但其傲居州人之上,志大心廣。若置之不理,恐壞宮府秩序。”
劉備微微皺眉,說道:“子喬高才之士,性情驕縱,或可體諒。但言語凌下,自視甚高,壞軍政之事,不可不理。”
說著,劉備看向諸葛亮,說道:“孔明既主宮府之事,不知可有高見?”
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張松因為取蜀內應,有得殿下寵幸,方身居高位。以亮之見,殿下可尋機告誡,或是意以稍疏,調離中樞。”
張松非許攸,劉備非曹操,自是幹不出殺害功臣之事。諸葛亮建議劉備與張松保持距離,以此為敲打張松,省得太飄。
“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