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咎由自取,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說話,張松也漸漸清醒過來,為自己剛剛的口無遮攔而感到後悔。

說話需過腦,顯然憤怒之下的張松,在黃權的挑撥下,口無遮攔,犯下來嚴重的政治錯誤。

黃權心有對策,說道:“今夜已深,請僕射早日回府休息。”

罵完劉備,說完氣話。

張松也有了後怕,但他依舊是保持毫不畏懼的神情,說道:“公衡早日安睡。”

“善!”

待張松一走,黃權心感後怕不已,張松深受劉備器重,今時前來會不會是劉備試探自己,看自己這個降人能否出任神策將軍。

“備馬!”

黃權不敢耽擱,持筆將他與張松的對話,全部抄錄下來,不敢有所遺漏。

奮筆疾書下,黃權將筆擱在案上,取過外袍,便出府上馬。他準備先去尋霍峻,然後再去拜見君主劉備。

“嘚!”

“嘚!”

馬蹄聲於夜幕中驚響,停在枝江侯府外。

“籲!”

黃權勒住韁繩,朝著門衛喊道:“我乃神策將軍黃權,迅速稟報霍督,言有賊人蓄意謀反。”

“諾!”

侍從不敢耽擱,向府內稟報。

此時霍峻正準備洗漱,聞侍從之語,急忙讓黃權入堂。

“霍督!”

“公衡怎麼了?”

黃權手中攥著巾帛,說道:“霍督可記得你我暢聊時,張松前來拜會在下?”

霍峻一臉茫然,點頭說道:“記得,莫非張僕射出事了!”

黃權將巾帛交予霍峻,著急說道:“非是張松出事,而是張松心懷不軌。大王改任張松為廣漢太守,然張松卻因遠離中樞不滿。不僅用言語辱罵大王,還有蓄意謀反之意。”

“權已將張松所說言語,盡抄錄於巾帛上。請霍督隨權拜會大王,稟明此事。”

霍峻迅速瀏覽巾帛上的對話內容,神情不由嚴肅起來。

這可不是小兒嬉鬧之語,張松貴為上卿,辱罵君上,心懷不軌之心,皆是重罪。

這可不是劉備對不起張松,而是張鬆口無遮攔,在那自尋死路。

“霍督?”

“張松小人,遠之則怨,果然如此!”

合上巾帛,霍峻說道:“公衡隨我面見大王,將張松所說言語上呈與大王。”

“諾!”

張鬆口出惡言,蓄意不軌,僅能說張松非常符合‘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之語。

劉備待他恩厚,張松在那作威作福,不懂謙遜知退;劉備疏遠他,張松心中又生埋怨,有了怨恨之情。

張松落人口舌,可以怪黃權釣魚執法,但核心還是在於張松自身問題,純粹是咎由自取。

看那歷史上的李嚴,為了一己私慾,敗壞北伐大業,你能說諸葛亮故意陷害嗎?僅能說李嚴咎由自取,惡果自食。

不消多時,霍峻與黃權已至王府,劉備披著外袍出來接見。

劉備看著巾帛上的言語,怒而拍案,說道:“孤雖非賢君,但亦非商紂之君。自孤平蜀以來,待張松恩厚,今怎敢如此言語?”

“來人,將張松下獄,命法正、孔明等人議事!”

將巾帛甩到地上,劉備氣憤說道:“遠之則怨,果是小人也!”

“諾!”

說實話,張松僅辱罵劉備為老革,劉備捏著鼻子也能接受。畢竟從他轉戰天下以來,不知有多少人罵他為老革。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看在張松取蜀有功的份上,可以呵斥忍受。

但張松所說投曹,與黃權勾結圖謀反叛之事。這是任何一個君主都無法忍受,畢竟再仁慈的君主都是有底線的。

當然能忍手下叛亂的君主並非沒有,如漢末早期群雄張楊。手下謀反,張楊發覺,居然抱著叛亂之人涕泣,不問緣故,選擇原諒他。

張楊放縱手下謀反的結果,即部將楊醜將張楊暗殺,最終落得兵敗身亡的下場。

劉備被張鬆氣得不輕,指著黃權說道:“幸得公衡忠心,不受張松蠱惑。”

黃權屈腰拱手,說道:“臣受大王提拔之恩,豈敢忘恩作亂!”

劉備打量著黃權,暗自頷首。自己越級提拔的黃權,果然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

漢升老邁,子龍、叔至漸老,禁軍遲早要考慮交班的問題。張松之事,可證黃權可靠。至於才幹方面,可以多作考察。

看來自己要多留意那些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