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7章強幹弱枝,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紀·昭武帝紀》:建安十九年,中祖詔:“益、梁、揚、荊、徐、交六州,收田租畝八升,戶出絹三匹,綿三斤,平貲民戶富貧,他稅不得擅自興發。”

南漢新鮮出爐的戶調製,並非諸葛亮獨自一人所思,其中亦有霍峻、龐統、法正等人的出謀劃策。

‘收田租畝八升,戶出絹三匹,綿三斤。’僅是南漢戶調製的其中的部分內容,並非所有百姓都這般繳納賦稅,而是達到某種資產下,或是戶口人數達到某種標準下,才需要如此繳納。

在霍峻的建議下,分為九等貧富,上上戶繳納五匹絹,五斤綿;下下戶繳納一匹絹,一匹綿……且邊遠地區,孤寡老人,亦有不同的賦稅制度待遇。如此安排下,儘量做到了取富補貧,讓貧少繳賦稅。

至於租庸調製中的‘庸’,今時征戰頻發,自然沒有施行‘庸’的必要。

總體來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殊性,諸葛亮與眾人制定的租調製,已是較符合南漢的版本。

當然這也非永久版本,如細則中諸葛亮取消了車馬稅,便是為了幫助南方各州商業的繁榮。等商業繁榮起來,便會重新加入車馬稅,另增稅收。

在有戶調製細則下,劉備迅速透過,並讓王粲草擬詔書,頒佈往六州郡縣。

稅法的敲定,不代表諸葛亮提出的政策都有人同意,採取國營化蜀錦,必然招致蜀人的反對。

尚書僕射張松,起身出列,說道:“啟稟殿下,軍師之語,松不敢妄同,前漢官營鹽鐵,其所鼓鑄鐵器,大抵多為低劣之物,百姓難以為用。”

“如鑄鐮刀,刀刃鈍弊,割草不痛,百姓耕種艱難,為之苦矣。亦或是官鹽,多摻泥沙,百姓以重錢買下鹽,官商勾結,苦不堪言。”

“今為軍費計,鹽鐵勉強可為官營,以充軍資。然蜀錦不然,其非鹽鐵必需之物,若官吏弄虛作假,上遮下掩,致使蜀錦低劣,品相呆陋,達官顯貴,安會買之?”

“曹操治下陳留襄邑,自秦漢以來織文名著中原。軍師妄圖官營蜀錦,以蜀錦流通四方,獲取錢資,以充軍實。如此之舉,怕是難成,將會徒廢錢資,又傷百姓之心。”

說著,張松心中暗自冷笑,拱手說道:“主公若戀蜀錦富貴,可收蜀錦售賣之稅,以充國用。官營之下,松恐助長私買襄邑織文之風。”

“這~”

劉備露出遲疑之色,張松說的那番話,不難理解。

天底下並非只有成都生產蜀錦,在中原陳留地區有著名於世的襄邑織文。甚至巴蜀地區的織錦技術來自中原地區,到了東漢時期蜀錦才開始漸漸在市場上冒頭。

如果採取國有化蜀錦,導致蜀錦質量下降,無人購買,除非緊閉國門,禁止中原的錦帛流入南方,蜀錦才能佔據南方的市場,榨取士族、豪強的賦稅。

不然的話,蜀錦根本做不到榨取豪強的資產。甚至會因蜀錦質量低劣,讓人走私中原的織文。畢竟蜀錦又不是石油,沒了蜀錦,士族、豪強活不下去。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永年何出官營會使蜀錦品相低劣之語?官營、私營皆為人營,其中蜀錦低劣、精美在於經營之人是否多謀盡心,如無知小兒理之,縱萬貫家資,亦有山窮水盡之日!”

“亦或是以國喻商,丞相經營朝政,有如蕭何供給軍用,使軍資無缺。亦猶如田汾者,中飽私囊,利己不利公。故經營之本,在於人,而非官、私之上。”

說著,諸葛亮對著眾人,笑道:“至於私營可得利,官營僅有俸祿,為何不可取官營之利,以賞經營之人?”

此番言語出來,倒是讓霍峻頗是驚訝。

諸葛亮之語已有了後世國營企業尋找職業經理人的味道,國營確實是導致體制僵化,官僚主義嚴重,產品質量下滑。

但國營企業又並非無可救藥?

透過改革體制,引入合適的經理人,重新煥發出活力,甚至上市盈利者也是不少,如後世沿海港口。

張松略有慌張,但還是反駁道:“如那些官吏,貪腐其中錢財,又當如何理之?且軍師安敢斷言,能尋到如此之人?”

“霍督,蜀郡張氏多以蜀錦獲利,據當地人言,蜀地錦帛生產販賣,張氏可佔五分之一,極為富庶。”

黃忠偷偷說道:“張松入武漢以來,多有送蜀錦與高官顯貴。”

“果然如此!”霍峻蔑笑道。

以張松無利不起早的性格,霍峻已是猜到張松必然與蜀錦關係密切,否則也不會這麼反對諸葛亮的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