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7章先文而後武,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亮善於治國,此前僅是耕作農夫,但這就被劉備撿到發掘出來。霍峻屬於六邊形戰士,此前僅是市井小吏,從劉琦治下冒頭,被劉備收入囊中。

“咳咳!”

孫權反應過來,說道:“劉備於南方大興宿麥又能如何?南方蠻夷之地,漢民寡少,熟田不多。我中原帶甲三十萬,民有千萬之眾,不論兵、民、糧自當多勝南方。崔尚書豈能長他人之風,而弱自己之力。”

曹操休養生息的一年裡,中原再次統計數目人口資料,軍戶、吏、屯田兵、百姓三者之和,北方人口約有千餘萬人。

駐守北方、隴西、關中、襄樊、江淮、鄴城等六地計程車卒,數量高達三十萬人,其中機動兵力有十萬之眾。

歷史上曹魏民籍人口僅有四百多萬,然這並非曹魏的實際資料。曹魏與蜀漢、東吳不同,他還有大量的屯田兵以及軍戶。

畢竟如果曹魏的民籍人口僅有四百四十幾萬,淮南三叛涉及的兵馬豈不高達全國八分之一人口,這無疑是不可能之事。

崔琰為人清正剛強,往昔見孫權諂媚便有不喜,說道:“琰非長他人之風,而弱自己之力,皆因憂我中原之事爾!”

說著,崔琰向曹操拱手,說道:“啟稟殿下,劉備能得人心,諸葛善於治國,霍峻文武兼濟,關羽、張飛、黃忠、趙雲、甘寧等將為爪牙。唯望殿下聽採良言,舉中原之賢,大治中國。”

聽崔琰這般言語,曹操不知為何忽然心生厭惡。

略微平復心情,曹操捋著鬍鬚,問道:“劉備氣候漸成,今以諸卿之見,將何以待敵?”

曹操也不知該怎麼對付盤踞在南方的劉備了,打似乎又打不下敵城,不打他又是不甘心。

參軍傅幹思慮少許,說道:“啟稟殿下,欲治天下有二法,分為文與武也;用武則先立威,用文則先立德,若威德相濟互成,殿下則可威治天下。”

“天下大亂,上下失序,殿下用武徵攘,十平其七。今未承王命者,唯有劉備爾!”

“劉備割據巴蜀、吳楚。吳楚有長江之險,巴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亦難德化。愚以為可且按甲寢兵,息軍養士,論功行賞,如此則內外人心鞏固。”

“殿下如欲南征,舉十萬之眾,縱長驅直入,頓之長江之濱。但賊借地利而固守,則兵馬不能逞其能,奇變無處可施也!”

傅乾的意思不難理解,曹操舉兵南征,不論怎麼打。如果敵人龜縮不戰,曹操都沒什麼戰果。倒不如休養生息,論功行賞,安定內部人心。

“文和可有高見?”曹操問道。

賈詡輕抬眼眸,拱手說道:“啟稟殿下,劉備雖割據蠻土,但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霍峻精兵略,諸葛亮善治國,南賊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倉促難謀!”

“殿下善曉兵法,孫、吳之學,知兵法之變化。凡用兵之道,先尋戰機而後戰之,觀漢中、江陵、合肥三地敵寇,臣竊料諸將,無遜、羽、肅之對。殿下欲舉兵徵之,劉備、霍峻居中樞而待,今未有可趁之機,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

賈詡話比傅幹好聽許多,透過山川地理及劉備、諸葛亮、霍峻的比較,委婉告訴曹操,今南北割據的局勢已定。沒有戰機的情況下,不可出兵南征,否則將是難以取勝。

如果派將領南征,想打陸遜固守的漢中、關羽坐鎮的江陵,魯肅督護的江淮,曹操帳下沒有能夠勝任的將領。如果曹操親征,劉備勢必會舉大軍迎戰,到時候又不好取勝。故而不如先治理內部,然後動兵。

曹操長吐濁氣而嘆息,這些年以來,他敗就敗在金口!

如果他當時穩紮穩打,拿下江漢,安撫荊南,降服巴蜀,此時怕已是早就一統天下。又怎會眼睜睜看著劉備割據南方,自己養出了個大爹來。

“也罷!”

曹操思慮良久,說道:“近歲征戰頻發,軍民當休養生息。今讓襄樊、壽春二地,加固城池,廣積糧草,冶煉甲兵,以備南賊來襲。”

“南人民寡,地多水澤,稻麥輪耕雖強國之物,但欲比及中原,又談何容易,諸卿不必因此而憂愁。”

“諾!”眾人應道。

不待眾卿退下,卻見荀緝跌跌撞撞入堂。

來不及脫下披著雨雪的大氅,荀緝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痛哭說道:“大王,我父剛剛於府上病逝。”

“公達!”

曹操臉色大變,悲痛說道:“公達怎能棄孤而去!”

望著荀緝,曹操流著眼淚,哭泣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