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章坐擁吳楚,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觀大別險山,南臨幕阜大山,西望雲夢泥澤。時有山水之險,地勢之固。”
“峻聞鄂縣之地,銅山鐵礦不計其數,可以冶煉甲兵,興治農器,以供我吳楚兵馬之用。”
“仲邈且上前示意!”
劉備聽著入神,卻無具體地圖,便讓霍峻上前。
霍峻擺出鄂縣及吳楚的簡要地形,指點說道:“鄂縣襟帶江沔,依阻湖山,右控濡須、皖城,左連江陵、夷陵,上與夏口、公安遙相呼應,下達洞庭、彭澤。”
“位於吳、楚之中,荊、揚樞紐,猶如人之雙臂,兼顧吳越、荊楚二地。故峻以為可將府治置於鄂縣。”
諸葛亮微微皺眉,說道:“如此一來,曹操發兵南下,鄂縣首當其衝,豈不是主公守邊關?”
“正是!”
霍峻很是認可,說道:“曹操虎踞中原,握有襄樊、合肥,進退自如。主公欲與曹操爭鋒,又想安吳楚士人之心,坐鎮鄂縣,兼顧東西,或是上策。”
“主公心撫士女,文吏治政東西,將校習武練卒,軍士枕戈待旦,匠師冶煉甲兵。待曹操兵下公安,主公發中軍朔江而上御之;若曹操轉攻濡須口,中軍順流江水東行敵之。如此行事,不過數載,則吳楚安也!”
孫權雖時常被人稱為孫十萬,但是他所做出的戰略選擇亦有可稱道之地。
在背刺蜀漢,拿到荊州後,孫權將首都從金陵遷到鄂縣,便是看重鄂縣的地理位置,西御蜀漢,北抗曹魏。輪番擊退劉備、曹丕,為他稱帝建國打下牢固的基礎。
在霍峻眼中,從當下來看或許唯有鄂縣合適作為暫時性的府治。至於未來首都選址,屆時又要將益、交二州考慮進去。
諸葛亮眉目舒開,說道:“主公,仲邈之語可謂高明灼見。鄂縣,春秋時便是楚國重鎮,地勢關鍵。周圍湖泊遍佈,田畝縱橫,可得魚米之饒。以此為府治,可齊治吳楚矣!”
“子敬呢?”劉備問道。
“可從仲邈、孔明之語!”魯肅應和道。
劉備握住霍峻的手,感慨說道:“再見仲邈,孤又得形勢高論,孤心甚慰。得仲邈,尤勝得荊楚矣!”
“卑鄙之見,峻不敢得主公如此盛讚!”霍峻謙虛說道。
劉備坐擁吳楚,遷徙府治基本是必然事務。提前思考下,這番言語也算是霍峻向劉備奉上的見面禮。
劉備笑道:“且記下仲邈今時獻策之功,待治所遷至鄂縣,孤一併封賞。”
“謝主公!”霍峻應道。
今下劉備還在瞭解州府官吏中,對荊楚眾人的官爵封賞,暫時還沒出來。料以霍峻當下的身份,加荊楚換位之功,怕是不好封賞。
初步的治所方案定下,劉備吩咐人手去做。
商討結束,霍峻亦回到府中休息,卻得蔣濟上門拜見。
邀入府內,霍峻問道:“子通,上門拜訪,卻不知所為何事?”
蔣濟也不賣關子,問道:“將軍,主公府治是否已經定下?”
“已定鄂縣!”霍峻如實說道。
蔣濟臉色微正,拱手說道:“既是如此,濟為將軍日後大計,請將軍上疏移鎮江淮。”
“移鎮江淮?”
霍峻微微愣住,卻又很快反應過來,明白蔣濟所說的深意。
“將軍鎮守南郡,是為荊楚中流砥柱。然今時使君統掌吳楚,各郡守皆難以調換。故而將軍坐鎮南郡,令使君難以整頓荊楚。將軍何不如以退為進,遠鎮江淮,讓出南郡,讓使君記下將軍之情。”
蔣濟從霍峻未來的角度,分析說道:“將軍今任南郡太守,若遠鎮江淮,必得刺史之職。且使君感將軍之熱忱,日後必厚恩待之。至於將軍帳下兵馬,使君自當不會苛刻!”
霍峻皺眉思索,他不得不承認蔣濟所說有理。劉備透過繼位的方式統領荊楚,短期內荊楚太守,劉備都無法更替。而且霍峻在南郡,作為荊楚武人的旗幟,或多或少都影響劉備拳腳施展。
他若能遠鎮江淮,南郡歸由劉備所領,將能幫助劉備迅速整合荊楚力量,且劉備給予他的厚待自然是不會少的。
捨得,有舍才有得!
“多謝子通進言!”
遲疑少許,霍峻說道:“峻深思之後,當會上疏主公,請軍遠鎮江淮。”
“將軍英明!”蔣濟讚道。
蔣濟能這般為霍峻思考,這與東漢形成的二元君主制離不開。蔣濟在霍峻帳下任職多年,二人關係豈是簡單的上下級的關係,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