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章持鞭東赴,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某種東西在他心中發芽。

沉默半響,劉磐說道:“不可胡言亂語,使君今時猶在。我等當盡心輔佐,豈能心有他念。若形勢真如博文所言,劉備欲進吞我劉氏基業,磐當阻之。”

熊翰聽出了劉磐的言外之意,思量少許,說道:“翰言語欠妥,望將軍恕罪。將軍身為武陵太守,有控衛漢壽之職。使君病情不明,將軍宜率三千精銳奔赴漢壽。”

劉磐出任武陵太守,非是臨時性的。而是劉琦得知荊襄無法收復,決定州治移到漢壽後,所作出的結果。

劉琦讓劉磐出任武陵太守,不僅是讓劉磐執掌武陵軍政大權,實際也讓他肩負了控衛漢壽的重任。緊急之時,可率兵趕赴漢壽,穩定秩序。

“率兵入漢壽?”劉磐遲疑問道。

“將軍兵入漢壽,一是從使君舊時之語,保衛中樞州治。二是為奸邪作亂,畢竟荊南地動,秩序混亂,為非作歹者不少。”熊翰說道:“若使君有萬一之事,將軍有兵馬在手,不論心有何圖,皆可從容不迫。”

熊翰後面的話雖沒說,但有之前的鋪墊,劉磐豈能不明白熊翰言語之意。

劉磐沉吟良久,說道:“可從博文之言也!”

且不言劉磐的真實想法如何,但他征戰多年,行事頗是果斷。今定下計策後,當即率三千軍士走沅水前往漢壽。臨沅與漢壽毗鄰甚近,劉磐乘舟舸而行,僅花了兩天,便兵至漢壽。

此時,漢壽城中以潘浚、王粲、殷觀、王凱等州牧府上文武也收到了劉磐兵進漢壽的訊息,眾人議論紛紛。

“承明,我等書信與劉武陵,不曾言及率軍士入城。劉武陵之舉意欲何為?”王粲在堂中踱步,擔憂問道。

不僅是王粲憂慮不解,潘浚也心懷疑惑。劉琦身患重疾在榻,作為從弟的劉磐率軍而來,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潘浚神色沉穩,從榻上站起來,冷靜說道:“使君身臥病榻,今無使君口命,外軍不可輕易入城,以免另生事端。”

潘浚作為政治人物,豈能不知道外軍入中樞的影響。今下不論是為劉琦考慮,還是為荊楚政壇考慮,他必須阻止劉磐的舉動。

軍隊這種暴力機器,一旦開動起來,其產生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荊楚政壇當前相對穩定,根本用不到軍隊來鞏固政壇,反而軍隊會破壞當前的穩定性。

說著,潘浚行為果決,說道:“仲宣入見使君,若使君有命劉武陵率軍入城,當力勸阻之。若是無命,則是下達軍令即可。我先入劉武陵軍中,勸其舍軍入城。”

“好!”

王粲、潘浚分頭行動,潘浚單乘馬車,領上左右數人,入軍拜見劉磐。

此時劉磐正率軍士下船登岸,得知潘浚單人入軍,請到跟前談話。

一見劉磐,潘浚沉著臉色,責問說道:“州府傳令將軍入漢壽,並無令文讓將軍率軍而來,不知將軍意欲何為?”

見潘浚如此詢問,劉磐心中略有慌亂。但劉磐依舊是冷靜回答說道:“使君患病在榻,後宅不寧,我為從弟,當有安宅之責;荊南地動,各地失序,我奉使君舊令,當有安撫漢壽之任。於公於私而言,磐不得不率兵入漢壽。”

潘浚臉色放緩,拱手說道:“將軍為公之心,浚深感欽佩。然為荊楚大事計,請將軍當舍軍入城。”

繼而,潘浚解釋說道:“後宅之事,使君已有處置。將軍既為從弟,不可越禮行事。且後宅多是婦孺瑣碎之事,將軍欲為使君安宅,將軍一人便夠,無需兵馬甲士。”

“至於使君舊令之事,浚與王長史等荊官吏寡有耳聞,不敢讓軍士入城。今暫請將軍命軍士離城百里紮營,等候使君口令,以免讓霍南郡、長沙二位太守誤會,各率兵馬而來。”

面對潘浚的言語,劉磐開始之時,並不在意。但聽到南郡太守霍峻、長沙太守劉先時,他的臉色驟然不同。

劉先初為荊州別駕,在劉表治下時,其聲譽頗高。金口之戰後,劉先作為荊南唯一一個明確支援劉琦的太守,官職雖沒變更,但劉先被拜為中郎將,又授都亭侯,名聲高崇。

至於霍峻更不用說了,手握兩萬大軍坐鎮荊北,其軍韜略超群,威震荊楚,非他所能比。

若他率兵入漢壽,從而引發霍峻、劉先帶兵而來,這般的場面非他所能控制,也非他所想見到的。

恰好此時,王粲已得到劉琦的口令,命張存持令而出。令劉磐率軍離城七十里紮營,又讓劉磐舍軍入城,不可攜帶超過五十人軍士。

在潘浚、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