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2章 權臣的第一天,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紀·昭武紀》:六年春二月,中祖病重,召前將軍遜、江州刺史庶謁京。
三月,中祖病篤,託孤於驃騎大將軍峻、丞相亮,大將軍飛、前將軍遜、御史大夫庶,並受遺詔輔嗣主。癸巳日,中祖崩於黃鵠臺,年六十五。
贊曰:中漢之末,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於是昭武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下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里肅震,厲師江、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復皇漢之宗祀也。
惜天不假年,半道而崩。蓋比論二祖,機變寬德,稍遜高祖;兵略權謀,不及世祖,是以基宇半之。然舉國託孤於霍、葛,論君之胸襟,二祖不能及,故能季興漢室。
劉備在黃鵠臺託孤後沒多久,過了數天,在黃鵠臺駕崩。
駕崩當日,遵從兩漢舊制,霍峻作為軍事主官,親自驅車以迎劉禪至劉備棺槨前。
摘去麻裳的霍峻、諸葛亮、張飛等人跪在殿上,聚精會神聽著由王粲撰寫,馬良誦讀的詔書。
是日,劉禪身著纁裳,頭戴冕冠,望著堂下眾人,乖靜坐在榻上。
陸遜以前將軍,遷升至車騎將軍,雍州牧,假節,封下辨縣侯。
年幼的皇帝將權力轉交給權臣,霍大司馬代劉禪行事問話。
霍峻在這三日,因諸葛亮要為劉備喪事操心,他則為劉備的陵墓而奔波。
徐庶以御史大夫,平尚書事,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關內侯。
諡號者,除秦始皇外,歷任帝王幾乎都有,是以諡號而評價先君一生之功績,分為上、中、下三等。
“亮與大司馬之意相同,先帝當尊中祖,而非顯祖。”諸葛亮應和道。
趙雲以領軍將軍職,遷至衛將軍,故領禁軍。
故而劉備陵墓多有寒磣,加之劉備仿照漢文帝方式下葬,則就愈發寒酸。但按漢時喪葬觀念‘死時如生’,真不能那麼寒酸。
“可!”
頓了頓,劉禪看向霍峻,問道:“試問大司馬,可還有他議乎?”
“昭者,是謂明也!”張昭說道:“諡號昭武,其意與光武。今陛下三興漢室,可言昭、光。”
霍峻拱手而拜,說道:“稟陛下,今先帝駕崩,如曹氏聞之,必有所動。峻以為當令江漢、江淮二地軍士,籌備軍事,以防曹丕異動。”
之前有言皇帝是為人爵,人爵之盛是為天爵,即天子。劉備透過百官推舉,繼任大漢皇帝;而後告類於天神,獲取天子位。今劉禪作為後繼之君,皇帝、天子位需要從劉備身上繼承。
霍峻思慮半響,說道:“先帝功德雖亞於二祖,但於漢室而言,卻有立即開國之功,今當以中祖而冠先帝!”
霍峻露出和藹的神色,先問榻上劉禪,後問朝中眾人,問道:“今追諡先帝為昭武皇帝,議其廟號為中祖,不知陛下與諸卿以為如何?”
張飛從大將軍遷至驃騎大將軍,平尚書事,司隸校尉,假節。
四方將軍,分別為前將軍文聘,左將軍黃權,右將軍賀齊,後將軍龐統。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先帝重武而輕文,不宜用文。亮以為可為先帝上昭武皇帝,以彰其復興漢室之基業。”
而廟號中,太、高、世、中四者為最尊,實際上劉秀適合用中祖為廟號,然劉秀有傲氣,不願襲承西漢之後,故而用‘世’而不用‘中’。
劉備雖是下葬,但不代表劉備身後事結束。
何謂託孤大臣?
朝中眾人答道:“稟陛下,回大司馬、丞相。臣等無議!”
霍範得知劉備病篤時,從揚州千里迢迢趕到京城,攜帶妻兒向劉備跪地痛哭,後悔沒見到最後一面。
因武漢潮溼低窪,為避免水淹,劉備陵墓依山而建,送葬人群走了三、四十里路才到目的地。
餘者官職少有變動,僅多封食邑,或百戶,或數十戶,以為聊表劉禪心意。
當馬良讀完後,在霍峻帶頭下,眾臣向劉禪告謝。
“且先議諡號!”霍峻說道。
喪事歷經三天,張飛哭暈了三天,直到哭暈過去,張飛才停止哭泣。而後由霍弋夫妻照顧,張飛方收斂些許。
四月一日,劉禪第一次召集眾臣議事,封賞眾臣,及為劉備商定諡號、廟號。
當然這封賞出自誰手,霍峻、諸葛亮心中早已有數,這大概是劉備給他們頒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