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8章 陳姓筆友,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備從秣陵起程歸京,已是夏季。其在江淮、江東二地,呆了兩個多月。加上行程趕路,此番劉備東巡花了三個多月。去時春二月,歸京已是夏五月,將至秋季。
從江淮歸來,劉備則就召見了諸葛亮及左右近臣。
“孔明,許公喪事可有料理完畢?”劉備問道。
桓階去世了幾天,在劉備歸程的路上,三公之一的太傅許靖病逝了。因劉備不在武漢,諸葛亮替劉備為許靖操辦喪事,賞下錢糧與許靖家人。
“稟陛下,許公今已安葬,亮為其發喪,書信與中原上卿,令其告之族人。”諸葛亮說道。
“善!”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今歲以來,諸卿多亡。除料理喪事,孔明當多遣醫師問疾,以防萬一之事。”
“諾!”
許靖來自豫州汝南,因漢末動亂從跑到江東,再流亡交州,後至益州安居,再被劉備所擒。
歸順大漢以來,許靖因名聲之崇高,曹魏國人得知許靖下落,受其恩惠者如陳紀之子陳群、袁渙、華歆、王朗等,紛紛書信聯絡許靖問好。
一來二去,許靖則是成為南漢瞭解曹魏國內動向的視窗。今許靖去世,諸葛亮於情於理,宜當向中原的那些人知會聲。
當然與曹魏上卿有聯絡者,不僅是許靖,諸葛亮、劉巴與陳群也時常有書信往來。
不得不說陳群很有想法,自劉備建立南漢以來,藉著關懷許靖為由頭,與諸葛亮、劉巴書信往來密切。
信中,陳群並未透露什麼國家大事,相反他常和諸葛亮、劉巴談及瑣事,瞭解吳楚的山水人傑,偶爾問候他之前的舉主劉備。
諸葛亮在回信中,詢問北方友人近況,如崔鈞(州平)、石韜(廣元)、孟建(公威)等。作為尚書令的陳群知不無言,凡不涉及機密,基本都會如實回信。
諸葛喬曾問諸葛亮為何要和敵國上卿通訊?
諸葛亮笑而不語,有些沒有發生的事,無法和外人說得太細。
諸葛亮透過劉備,瞭解過陳群的生平,陳群說不上忠誠,純粹的中原士人。
昔陳群離開劉備,並未投奔曹操,而是隨父親到徐州避難。諷刺的是,他歸降曹操時,與他的父親在呂布軍中。
今陳群或許不會為大漢效力,但說不準某天,大漢能反推到中原,瀕臨亡國時,陳群豈能不為他與家族考慮?
當然這種事太過遙遠,諸葛亮不敢多想,僅能說有這可能。而且有個曹魏高官的筆友,沒什麼不好。
“孔明!”
劉備盤腿而坐,問道:“朕所發詔令八條,君可有瀏覽,是否有不足之處?”
“稟陛下!”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詔令八條,正切今時之要害,陛下此番東行是謂大有裨益。今如能大行數年,待山越民出,隱戶入籍,料那時我大漢國力當可謂之昌盛,城鄉百姓當為之安樂。”
劉備下達詔令八條,雖說是在為百姓減稅降壓,但實際上也在變向加大南漢的財政壓力。
但所幸諸葛亮在推行斷法,以及霍範執行天羅地網之策,廣檢隱匿山中的山越百姓。二者雙管齊下,為底層減少的賦稅,將會由大戶們代出。且隨著底層百姓生活的改善,隱戶陸續析出,將會形成正反饋。
總而言之,諸葛亮對劉備所推行的八條詔令,甚是認可。
劉備捋著鬍鬚,得意說道:“昔桓靈因加稅而失天下,朕如能減稅而得天下,此當令後世之君鑑之。”
說著,劉備問道:“孔明,承明於蜀中行斷法,不知檢錄多少百姓出來?”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稟陛下,潘刺史嚴行斷法,蜀中大族雖多有怨念,但至今已有三千餘戶,且各郡隱戶正陸續析出。及檢索之後,諸郡會載入案牘,上呈至武漢。”
“可有蜀中大姓可有不滿乎?”劉備問道。
諸葛亮蹙眉而思,說道:“不滿甚多,據潘刺史言,例行斷法之日,郡中官吏多不願為之。其唯讓廣漢郡吏檢索蜀郡大族,蜀郡郡吏檢索廣漢大族。即便如此,亦有不少怨言。後潘刺史處決數人,諸吏方不敢怠慢。”
“蜀中柳姓不滿,似欲聚眾鬧事,幸陸巴梁率兵屯成都,蜀中大族驟安,不敢有所舞弊,紛紛析出人口,而不敢隱瞞。”
“至於朝中的話,偶有蜀人上奏,彈劾潘刺史與陸巴梁殘虐百姓,有根據巴蜀叛亂之嫌。”
“哼!”
“言承明、伯言叛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